|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岁月旅途中的两口大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自知则知之 发表于 2020-9-28 06:5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自知则知之
2020-9-28 06:52:16 3144 2 看楼主
岁月旅途中的两口大缸

——为中秋、国庆佳节而作

文/孙兰茂



今年的中秋和祖国七十一华诞两节相逢,是“双喜临门”。在“双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回到了老家。

映入眼帘的,是老家正房门两侧的两口陶瓷大缸,每一口缸里面都生长着一颗万年青。万年青长得青翠欲滴,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睹物思人,看到万年青,我就想起了已故的父亲。



那是七十年代初,父亲听说临沂市的罗庄出售陶瓷缸,他便相约堂叔每人推着独轮车去罗庄购买。

罗庄距我们村庄有一百五六十里的路程,来回需要三四天的时间。父亲带着母亲特意准备的地瓜干掺杂着少量杂粮的煎饼和一包咸菜就上路了。

乡下有一种祖上流传下来的独轮车,叫“红车子”。这种车的造型与现在的胶皮轱辘独轮车相似,只是车轱辘是木头做的。因车轴不是轴承装置,所以车轮子转动起来常会因缺少润滑剂而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或许是常被人们推着这种披红挂绿的车子接送新媳妇的缘故,人们都称之为“红车子”。

虽说一百多里的路程不算远,但颤颤巍巍地推着装有两口大陶瓷缸的独轮车,走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有时还要乘船渡河,那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用了三天多的时间,父亲终于把大缸推了回来。

家里置了两口缸,邻居们都来看新鲜。因为他们用的都是易于损毁的碗碴缸(泥土烧制、没有陶瓷的缸),结实耐用的陶瓷缸在乡下很少见。

在当时,一个生产队五六十户人家只有一口用青砖砌的土井。人们做饭、洗衣服,要挑着担子去排队取水,挑来的水要存放在大缸里。所以,每个家庭都有一只盛水的大水缸。

此外,生产队夏秋两季交完公粮以后,除了作为主粮的山芋以外,还会给社员分配一些小麦和杂粮,每人也就是七八十斤的样子。山芋可以储藏在地窖子里,山芋干(把山芋切片晒干而成)可以储存在用芦苇编制的折子里。而小麦或杂粮因数量少,则只能存放在粮食囤子(用麦草编制的盛粮食的器具)里。在囤子里的粮食,容易招鼠害,容易变质,也有招致火灾的隐患。把粮食放在陶瓷缸或碗碴缸里,那可就安全多了。

于是,家里的这两口陶瓷大缸,便一个用于盛水,一个用于存放粮食。

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土地实行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他们不仅吃上了饱饭,而且喝水也开始讲究起来。

慢慢地,各家都用上了取用地下水的手压井。地下水甘甜、纯净,用多少取多少,比从土井里挑来的不干不净的水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到后来,为了提高村民的饮水质量,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各家都自觉地拆除了手压井,同时村里又给各家免费安装了自来水。

无论是手压井还是自来水,大水缸就再也用不上了。因收获的粮食一年多于一年,包括大水缸在内的盆盆罐罐都装满了粮食,也还是堆放的到处都是。

我和弟弟成家以后出去工作时,父亲分给我们每家一缸小麦。母亲说:“恁都年轻,正是吃壮饭(年轻能吃)的时候,粮管所供应的粮食恐怕不够吃,先给恁一缸麦,吃完了再回家里拿。”

我说:“现在市场都放开了,粮本也用不上了。要吃粮食就到市场上去买。粮食多了,市场上便宜的很。我和弟弟都是拿工资的人,吃饭根本不是什么问题。这两缸麦子俺不要,您留着卖钱花吧。

看了一眼父亲,我接着说,“您是以前挨饿挨怕了,满屋子堆的粮食,吃不了,也舍不得卖。”

过了一段时间回家,我发现离家有一里多路的公路边上晒着一片黄灿灿的小麦。父母亲正在热辣辣的太阳下弯腰拣拾着抛洒在路边草丛中的麦粒。我心疼地说:“您俩都那么大岁数,三天两头把粮食倒腾出来晒,已很不容易。散落的那一点半星的麦粒就别捡了。”

父亲接过我的话说:“能吃饱饭也不要随便浪费。你知道种粮有多不容易吗?你知道挨饿的滋味有多难受吗?现在是不挨饿了,可是你能保证以后永远都风调雨顺?你是饱年不知饿年饥啊。”

父亲的话说的我脸上火辣辣的,我不由自主地弯下腰去捡麦粒。

得知父母辛苦晒粮食的事,弟弟觉得过意不去。他下决心要和我说服父母卖粮。经过我和弟弟的反复劝说,父亲才勉强答应先把一部分粮食卖掉。到了第二年,还是我和弟弟的劝说,才又把上一年陈下来的及存放不了的粮食,拉到集市上卖了。

年复一年地帮着卖粮,父亲若有所思地说:“以前不舍得卖粮,是怕国家的政策有变,也害怕天灾人祸。看样子,国家的政策是不会再变了。另外,科学种田的技术一年比一年好,打的粮食越来越多,这样,咱就不怕卖粮了。再说,国家的政策好,粮食价格稳定,存了粮食也长不了钱。况且现在都是上门收购,卖粮食也不用跑路。”

因吃的都是精米细面,吃完了就到附近的超市去买,煎饼也是寻处有售,家里确实没必要储存多余的粮食。

家里不再储存粮食,两个大缸就闲置下来。父亲乐呵呵地把这两个“古董”的底部钻了个洞,并把它们下半部分埋在正房门两侧的土坑里,然后再在里面装满土,分别栽种了一颗万年青。

我好奇地问父亲:“花园里有弄么多花,为什么栽万年青啊?”

父亲说:“你不懂,做人要知道感恩。现在生活好了,多亏了改革开放,多亏了国家的富民政策。种植万年青,是表明咱对社会感恩、祈盼时代向好的一个心愿。同时,万年青也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万年长啊。”父亲是一个读过书的人,他说的话总是那么地深刻而又富含哲理。

父亲,俺从外地赶回老家过中秋、国庆节了。您在天堂生活的好吗?庄上的人都享受着小康生活,俺也儿女满堂,家庭幸福。您栽种的那两棵万年青,今年又令人欣喜地长了一大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过往一生 发表于 2020-9-28 06:53:3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过往一生
2020-9-28 06:53:33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开发区 发表于 2020-9-28 06:54:37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开发区
2020-9-28 06:54:37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自知则知之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144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