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在农村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风险高的行业。可是在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六户村村民陈宜洲却认为,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养殖方式必须淘汰,必须走科学规模的道路。 陈宜洲毕业于扬州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去年在邳州市开展的能人返乡、人才下乡、资金兴乡“三乡工程”政策的影响下,他返乡创业搞生猪养殖,投资3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棚2000余平方米,配套了动物废物处理设置,购买了繁殖母猪50余头,仔猪100余头,当年出栏生猪500多头,利润100多万元,成为村里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 在养猪过程中,陈宜洲深知要想靠养猪发大财,必须有一定的规模。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缺资金,没土地,一时间让他发愁。碾庄镇政府领导在得知陈宜洲想做大养猪产业时,主动上门找到陈宜洲,了解他的具体困难和发展养猪产业思路,认为他的养猪产业发展切实可行,如果发展起来,将会对当地养猪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镇领导主动为他介绍了创业贷款。陈宜洲感动地说,平时贷款都是找别人,脸难看,话难说,今天政府主动找上门为自己贷款,真不太感谢了。在镇领导的帮助下,陈宜洲很快拿到了政府免息贷款,使他扩大养猪产业的理想得到快速实现。 在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陈宜洲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很快建好了养猪场,他积极发挥自己专业知识,引进现代养猪设备。在饲养过程中,陈宜洲每天坚持认真观察和思考猪的生长与生理特点,他常常在猪场和猪“同吃同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对猪生长习性的观察和分析,对猪舍和产床的改造。在陈宜洲养猪技术的影响下,有效提高了当地生猪养殖的效果,养猪户纷纷上门向他请教,对陈宜洲的经验赞不绝口。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陈宜洲的口头禅。陈宜洲打算今年下半年再扩大养殖面积,力争养猪存栏突破1000头,创建养猪专业合作社,开展养猪培训班,带动周边养猪户发展,增加农户收益。(刘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