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家论坛」马云高调办教育,合唱教育的这块“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佐艾 发表于 2018-11-13 15:3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佐艾
2018-11-13 15:31:17 3715 1 看楼主
编者按
近日,各大媒体再一次被马云“炸了锅”。颁布颁发明年“退休”的马主席摇身一变成为“马校长”,更是媒体捕捉的焦点。
马校长的一席话,几乎颠覆了国人对教育多年来墨守成规的认知:“我们阿里巴巴合伙人准备创办一个新型小学、中学。在这个小学里面,音乐课、体育课和绘画课是必修课,数学和语文慢慢来。因为现在的教育急缺艺术教育,反而一个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我没看到过谁不会算数的”。







马云退休/“马校长”的儒商身份更让人喜欢
马云每一次的决定,和他风趣幽默、掷地有声的演讲一样,总让报答之一振。颁布颁发明年退休的马老板,气定神闲的“早退”,再一次彰显企业巨头的人格魅力。企业家交班或退休,看起来是一件再普通不外的事,实则是马董运筹帷幄的战略布局;是马主席分享阿里巴巴,“罢休”阿里巴巴的又一次乾坤挪移。这就是马云的“厉害”之处,常人无法企及之处。
细心的人们发现,马云办教育绝不是一时兴起,可谓早有谋划。前为“教书匠”,后到一代巨贾,阿里巴巴教育先导、育报答本的企业发展不雅观,蕴含了马云浓浓的“教育情结”。细心的媒体也不难发现,早在几年前,马老板已经退休找好了“门道”,那就是办教育!办真正的教育、踏踏实实的教育、给中国教育界留下诸多思考的教育!
“语文数学慢慢来,艺术教育是重点”。马云的这不雅观点够大胆、够直接、够牛气。时下某些“美育”搁在“墙角”的“囧教”现状,被他撕开了“面具”,直接抬上桌面。音乐,是世间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是校园美育教育看似重视实则逐渐遗落的“珍珠”。是无法与常规学科并驾齐驱的无奈的“表象”。为马校长温柔第为中国教育挑了一个小“脓包”,鼓掌。

马校“发声”/校园美育期待“弯道超车”
国人做事,总喜欢往“大”的标的目的靠,个人理解为“中国特色”,大家不必对号入座。美好的、宽泛的、格局化、云端理念,成为大众追求的准绳。一句话,这事不做大,似乎对不住情商和智慧,不足以彰显个人能力和成就。马校长着手从艺术门类的本质教育开始,带动或拉动文化知识教育的不雅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其实,大家都在提,也在做,只是马校做这事可能更认真、更真实、接地气。
把问题想大了,小事自然做不标致。艺术很大,那是国民喜欢的“文化”把艺术再次艺术化地放大了。茶叶,不就是一片树叶子吗,非得被“茶文化”绑架?酒,不就一杯有酒精含量的饮料,说到“酒文化”,懂的人有多少?很多人搞不清楚“文化和知识”的三八线。音乐也很大,缩小点范围,把歌唱好,也是对音乐一种“小”的理解。
马云说要办艺术和学科同等重要的教育,通俗点理解,就是人要先有素养、有知识,最终才能有文化。我们注意到,音乐,被马校放在了本质教育的首位,其对本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让我们再回头聆听马云文章开头那段话,你的某些疑虑和有悖情绪,瞬间便烟消云散。不得不说,马云在办了一件好事的不经意间,为中国教育改革给出了一纸警醒的“处方”。







合唱普及/别被音乐家族“甩”地太远
对于某些“中国合唱事业方兴未艾,百花齐放”的评价,笔者认为不是很客不雅观。现实是中国的合唱事业,起步晚、团队少、覆盖窄、水平参差不齐,更谈不上真正的全民普及。凤毛麟角的合唱之音,在泱泱十四亿人的大国中,身影略显薄弱,声音略显脆弱。当贵族运动高尔夫已经逐渐回归大众体育的当下,被称为音乐界“高尔夫”的合唱,回归的路,到底还有多长?
诚然,合唱的特殊性、专业性,艺术表示形式,不同程度地阻碍了行业的快速普及。这种“尴尬”境地的造成,是业界没有找到普及、推广合唱的“端口”。这种端口一直“隐身”于业界,更多的是行业没有引领、没有标杆。更多的利益驱使,让合唱无法做到国人全民参与、大众齐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合唱,俨然被音乐“甩”了的感觉。
电视剧《东方战场》中,讲述了《黄河》的诞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之所以能够传颂至今,是一代代艺术家不计利益,不改初心的结果。从红色的“娃娃剧团”,到鲁艺,到“文化救国”,那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迸发。可惜,时代进步了,气节却恍若游丝…真实、朴实、踏实而简单的“唱歌”,被艺术放大,被利益放大,被文化放大。全民普及,自然成为遥不成及的“奢侈品”。

合唱教育/“砖”再沉,我们还得一起“搬”




我们探讨这样一个话题:马云办音乐教育,能否引导、改变合唱事业发展的现状?这似乎又是一个伪命题。合唱这块“砖”,确实很沉,“搬”起来很费劲,大家不肯搬,也在情理之中。马校长只是给了不是合唱行业以外的一根“杆”,杆上需要很多人往上攀爬。合唱教育,成为行业人士要静下心来思考、探究的课题,任重而道远。
指挥家王军老师说:“我也是明年退休,退休后必然会从事合唱教育方面的工作,以唤起行业人士共同共鸣”。中国合唱e家经常与合唱界名师、专家几基层从业者互动沟通,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全面普及合唱,校园教育势在必行”。这与王军老师:“合唱要从娃娃抓起”的呼吁不谋而合。笔者同样认为,忽略了从幼儿开始的合唱知识教育,全民普及将无法水到渠成。
“合唱e家”创建的“百城百场”合唱指挥公益巡讲、集资讯、资源、公益与教学为一体的官网,将重点破解一线合唱与合唱指挥推广难、教学难的瓶颈。王军教授率先为这两项长效活动予以全力支持,可歌可赞。信息化时代的远程教学,不能缺少合唱的融入。但是,仅仅一个e家不够,我们期待着中国“合唱人”,举鼎合力“搬砖”,做一件辛苦但有着转折意义的事!

抛砖引玉/三管齐下让合唱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一是传统面授区域化。众所周知,这是一件“苦差事”,但乐于被大众接受。传统线下教学,见其人、闻其声、不雅观其行、学其艺,直接了当。缺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坏优劣与己无关。如果授课老师在某区域,有针对性的培养基层合唱师资力量,摒弃纯粹的“师生”利益绑缚,为地区发现并扶持优秀学生成长为本身的“代言”,线下面授同样可以达到推广普及效果。
二是远程教学平台化。这模式人人都在想,业界也在做,但门类百出,千奇百怪的网络教学鱼龙混杂,让学员雾里看花。合唱指挥的网络教学,需要从技术层面解决直播、录播质量以及课后办事。舍得砸钱,下血本做大互联网平台的,似乎不多。这是诚信与办事相结合的工程,不是简单的工作。一个公众号的简单平台就曰网络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最后是教学基地规模化。时下,各地都在兴起合唱基地,这是好事。笔者建议,网络教学也需要线下实训基地的配合。线下面授教学更需要网络教学的帮衬。如果二者能够相得益彰,线上的工具和线下的办事想配套,谁也别“抛弃”谁,规模化的教学模式指日可待。说白了,要想成就普及大格局,中国,真到了互联网教学大平台“显山露水”的时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飞机没刹车|\ 发表于 2018-11-13 15:32:1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飞机没刹车|\
2018-11-13 15:32:13 看楼主
马大帅教育给估个值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佐艾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715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