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浩气长存碾庄圩 ——写在碾庄圩战斗胜利70周年之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ywx1111 发表于 2018-11-22 20:47: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yywx1111
2018-11-22 20:47:51 9663 0 看楼主
浩气长存碾庄圩
——写在碾庄圩战斗胜利70周年之际
作者:沂水老癫
整整70年前,国共两党在碾庄血战一场,黄百韬10万人马被粟裕的华野5个纵队包了饺子,最终黄百韬被击毙,所率第七兵团全部被歼。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黄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为逐鹿中原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孟良崮战役歼敌整编743.2万人、豫东战役歼敌9万人,济南战役歼敌10.4万人,粟大将军的胃口越来越大。为放手粟裕大胆指挥,早在豫东战役时,中央军委暂调陈毅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由副司令员粟裕任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当济南战役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但已胜券在握的时候,粟裕就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各位看官,此时粟裕的目标是围歼淮阴、海州一带的黄伯韬第7兵团,而不是围歼整个徐州集团,这时的淮海战役设想后来也被称为“小淮海战役”。随着战局的发展,淮海战役越打越大,最终打到徐州附近一带,歼敌55.5万人,又被称为“大淮海战役”或“淮海大决战”,从而改变了整个中原战局,为南下渡江战役扫除了障碍。
各位看官,粟裕虽用兵如神,但也有失算的时候。按他的部署,歼灭黄百韬兵团应该在新安一带,也就是在现在的新沂市新安镇,48年的时候还没有建立新沂这个城市。如果淮海战役第一仗在新安打,也就没有后来的碾庄圩歼灭战,碾庄这个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小地方也不可能为中外所知。
当粟裕率领的部队赶到新安一带的时候,扑了个空,黄百韬第七兵团十来个小时前已经沿陇海线向徐州方向逃跑了。在此之前,共军声东击西,造成攻打徐州的假象,因此黄第七兵团受命向徐州收缩。
此时,粟裕认为,如果让黄第七兵团逃窜到徐州附近,或与刘峙、杜聿明集团合兵一处,到时候更不好分割包围并歼灭之。因此,他果断地下达了追击黄第七兵团的命令。
历史原来这么有趣!它给国共两军开了个玩笑。长征时候,国军追着红军打;现在,解放军追着国军打。
第七兵团沿陇海线逃到邳县大运河的时候,那时候邳州的县城还在现在的邳城镇,大运河上只有一座铁路桥。黄百韬慌慌张张光顾逃跑,之前头脑短路,竟然忘记了在运河上搭建浮桥。没有办法,军情紧急,再建也来不及了,只能从这个铁路桥上挤过去。12万人马和辎重排成一百里多的“一字长蛇阵”,争先恐后地过桥。因害怕解放军追击,过桥国军纠缠在一起,互相倾轧,秩序混乱,甚至开枪夺路,踩踏的、枪杀的、落水的乱成一团,死伤万余人。
担任兵团侧翼掩护的63军原计划从窑湾渡河,因行动迟缓,被随后赶来的1纵包围。1纵的司令员是大名鼎鼎的叶飞将军,可是叶飞生病,部队交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翼翔指挥。张翼翔建国后受封中将军衔,也是一员猛将,就是他指挥1纵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枪。窑湾战斗干净利索地全歼63军1万多人,军长陈章负伤渡水,企图逃走,被解放军击毙。
第七兵团大部渡过运河后在碾庄集结,为什么不加紧西逃徐州反而在碾庄这个小地方集结呢?
一是因为南京国防部遥控指挥,要他独断专行,迅速决策。如有必要,可在碾庄略加修整,如能击破敌人再走亦可。黄也认为各军匆匆西撤,损失重,人心混乱,确实极需要整顿。碾庄一带留有李弥兵团修筑的工事,只要对这些还很坚固的工事略加修整,就能立即使用。
第二个说法就有点荒唐了。驻扎在土山附近的第64军中将军长刘镇湘主张就地死拼。因为当年三国时关公被困不得不降的地方就是这个土山,刘镇湘迷信,嫌其不吉利,主张死拼或许有一线生机。
百韬正在纠结之时,传来不向他汇报就自行西撤的10044师被歼的不祥消息,师长刘声鹤自杀身亡。黄咬紧牙关,终于下了留在碾庄死拼的决心。在四面楚歌之际,他能挽狂澜于既倒吗?
各位看官,在攻坚战未打之前,我们再来算一算黄百韬兵团的实际人马。未过运河前,所属1个兵团部5个整军11个整师12万人之多。过运河铁路桥时死伤1万多人,窑湾一战被歼631万3千人,10044师刘声鹤带走并在八义集被歼三、四千人,实际上留在碾庄的国民党军实有9万多人。
那么参加围剿的我军5个纵队4、68、9、13共有多少人呢?15万人之多不少。超过1.5:1的优势兵力,这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体现。粟裕越打越神,从孟良崮战役5:1的绝对优势到1.5:1的接近优势,都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不得不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前线攻击先是由参谋长陈士渠指挥,连续攻击不下,粟裕于1114日在土山关帝庙里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建立攻击集团,由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王建安统一指挥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并针对黄百韬兵团中各军强弱不一的特点,决定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
最早被歼灭的是44军、100军。在攻击100军时,当华野官兵带着东北毛帽时,100军官兵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以为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遂无心恋战高举白旗。
19日晚发起最后的总攻,这时国军剩下25军、64军残部不到万人,也用不了太欺负人了吧,华野2个纵队另有任务退出战斗,最后的总攻实际上由4、8、9三个纵队完成。我军在重炮的攻击掩护下,凭借有利的战壕,强行突破。最后把国军残部逼到了尤家湖、大小院上,并于22日上午扫清障碍。
黄百韬带少数人从尤家湖向西南突围,负隅顽抗,于途中负伤,绝望中自杀毙命,成就了粟裕“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第二个“张灵甫”。至此,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碾庄圩战斗全面结束。
一将功成万骨枯!诸位看官,此战结束后,国共双方的十几万人马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令人惨不忍睹!
作为和平年代的公民,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要永远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活在当下,要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谨以此文,纪念碾庄圩战斗胜利70周年,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无数英烈们永垂不朽!有诗为证:国共两党逐中原,淮海战役定乾坤。碾庄一战血成河,修建陵园祭英魂。
(图片源于网络,文字源于“邳州图话”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ywx1111 当前离线
版主

查看:966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