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购置税传闻扑朔迷离,车市寒冬的“反弹点”在哪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angxiaojing 发表于 2018-12-15 13: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liangxiaojing
2018-12-15 13:08:05 3192 0 看楼主






当传闻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本相还在穿鞋。

的确,如今传闻的传播速度几乎可以快过了当事人。短短一个月内,外媒已对中国车市购置税调整传闻炒作两次。

尽管已被官方辟谣,但在传统车市金九银十“成色”大减,2018年车市的秋天变成了落叶的金黄和霜打的银灰,中国车市步入寒冬之际,购置税的调整传闻愈发扑朔迷离,自然业内对于车市的提振话题也便更加关切。

那么如果购置税真减半,就能救得了中国寒冷的车市吗?面对本年提前进入的大雪纷飞的寒冬,经久沙场的车企大佬们又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他们对于车市寒冬的信心在哪儿?

车企:“寒冬”也不是第一次









车市寒冬已来,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本年的寒冬却有着让大多数人出乎不测的冷空气,参考乘联会公布的截止10月26日前四周销量数据,月度批发销量降23%,零售销量降25.6%,也就意味着继7-9月三连跌之后,10月将迎来“四连跌”,这也或将创下本年内最大跌幅,也或将成为近30年以来中国车市首个年销量下滑的年份。

面对车市寒冬,大多数车企看到的或许是车市寒冬的血雨腥风,但事实上,车企大佬们早在10年前便已经历过一次车市的寒冷,深知处于寒冬时该如何“保暖”过冬。









▲北京梅赛德斯-奔跑销售办事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段建军

其中作为豪华车三大巨头之一的奔跑高管——北京梅赛德斯-奔跑销售办事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段建军对于车市寒冬便有着本身独到的见解,身经百战的他看到的是危中有机,“没有哪个行业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国家、汽车生产厂商和经销商合作伙伴遇到这样的困难也不是第一次。”

而对于谣传的购置税减半的国家政策激励,段建军也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国家出台了四个政策,购置税减半、省级高速公路取消收费、汽车下乡、燃油费改税,这是2008年当时国家对汽车行业的刺激政策,也有效鞭策了汽车市场相应的增长。2015年9月,国家为了应对2013年、2014年汽车业的增速放缓,推出了1.6升排量及以下购置税减半政策,之后我们也看到了汽车市场逐渐的复苏。”

而对于国家政策对于车市到底作用几何?某豪华品牌负责人在接受汽车头条APP专访时就曾表态,相信有关部门会研判当下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当谈论整个汽车行业增长速度的时候,国家也很关注,毕竟汽车行业是一个龙头行业。回想2012年或者2008年,我们都有过谷底的时期,2008年和2012年,国家均出台了相应政策。因此,我相信本年国家对市场的发展同样会有相应的把控力度。”

购置税减半或是车市“强心针”









众所周知,在本年“购置税减半传闻”事件发生前,我国曾先后两次发布1.6L 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政策。2009年我国首次推出1.6L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政策,车市的提振效果明显,当年狭义乘用车销量增速大幅增长47.2%,次年购置税为7.5%时,增速为34.4%。而第二次购置税减半政策自2015年实施后,2016年狭义乘用车增速达到17.6%,2017年为2.7%。

由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车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优惠对汽车市场销量有着很大的刺激作用明显,也是调节汽车市场消费的重要举措。不外随着整个车市的体量逐渐变大,购置税调整的激励政策刺激作用也愈发削弱,提振效果逐渐递减。









正如崔东树所言,“十年前在车企体量较小时,短期的政策刺激便可以产生明显的回暖效应,而如今面对几千万级的年产销量,每家车企销量下滑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短期政策激励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效应。”

但在当前国内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氛围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无疑是刺激促进消费者购车行为最直接有力的方式,能为国内汽车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毕竟1.6L以下排量的汽车在中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中,1.6L以下排量的汽车销量约占总销量的70%。

因此,尽管购置税调整政策的对车市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对寒冷的车市必然是一剂“强心针”。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毋庸置疑,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进口关税的下调、合资股比的放开、独资建厂以及地方政府对造车新势力的鼓励和放开等等,可以说在2018年的中国车市中,国家推出的宏不雅观政策几乎都是对汽车产业的利好政策,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大局面,而购置税调整政策实际上是对于消费者直接的利好政策,也将进一步提振车企信心。

而中国的汽车行业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放开,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所有的车企都面临着产业升级、产能释放以及新势力的强势入驻等等。但不得不说,现象背后或许正展现出这些车企的优胜劣汰的保留法则。

正所谓“良币摈除劣币”,或许经过在“冰天雪地”这场激烈的厮杀之后,逐渐边缘化的品牌会被淘汰,而那些像“梅花”一样的保留能力极强的主流车企是不消惧怕的,因为其将凭借着足够自信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力,注入更加强势的力量,不惧严冬。









而在近日正在举办的进博会上,各大跨国车企蜂拥而至,半个汽车圈争先恐后的在世博会上试图通过产品展示和虚拟互动体验演示来全面展现企业未来在电动化、自动驾驶以及智联网和未来开放创新等等方面的最前沿成果,而这些汽车圈最前沿的成果也将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试图在新开放合作的大背景下寻找新的出路和突破。

可见,尽管中国车市已经步入寒冬,但在汽车行业这样前所未有的开放和红利面前,不论是跨国车企还是中国汽车品牌都对All in的中国车市充满信心。事实上,车企真正的自信不仅仅来源于政策的拉动,最为关键的还是本身本身的产品,唯有车企自身的品质有了保障,才能有信心不惧寒冬。

而2018年中国车企究竟会以何种方式收官?一切还是未知数,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保留、采用何种方式过冬,总之车企不必完全悲不雅观要充满信心,毕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liangxiaojing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19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