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000亿婚庆暴利的背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 发表于 2018-12-20 12: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o`)
2018-12-20 12:21:23 2725 0 看楼主
澳大利亚人Olivia,在上海生活了4年,
她对中国年轻人拍婚纱照的行为产生兴趣,
同时发现一个惊人的数字:
2014年,中国婚庆产业总营业额
达到8000亿人民币,
包罗婚纱摄影、婚纱礼服、婚礼办事等。
于是2016年开始,她花1年时间,
拍了一部关于中国婚纱摄影产业的纪录片
《中国式爱情》,
这个月刚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展映。






纪录片《中国式爱情》海报
她跟拍了4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中国新人夫妻,
及年入100亿的中国婚庆第一人,
试图去理解:
爱情在中国代表着什么?
为什么拍婚纱照如此重要?
对婚纱的美好幻想,又意味着什么?
自述 Olivia Martin-McGuire 编纂 张锐嘉
















这个身穿西装、在宴会中光鲜亮丽的年轻人,叫施嘉豪,80后,现在年入100亿。这是2016年,我在拍摄纪录片《中国式爱情》中的一位跟拍对象,他是一家婚纱摄影公司的老板。












Olivia和家人在上海
我叫Olivia,是一名摄影师、导演,澳大利亚人。最早是2004年因为一个艺术驻留项目来过中国,很喜欢这儿。2014年,我便把全家搬到上海。






搬来上海后,我经常能看到街上尤其外滩附近,有新人拍摄婚纱照。
新娘拖着巨大的婚纱,拍照间隙把高跟鞋换成运动鞋,赶场到下一个拍摄地点,一整天也没时间吃饭,就在转场的路上拿着烤肠、面包充饥。












《中国式爱情》照片系列作品
我从没见过这样拍婚纱照的形式,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开始去全国各地抓拍婚纱照的拍摄过程。2015年时,做成了一组图片故事——《中国式爱情》。
当时反响很好,于是,开始拍摄同名纪录片《中国式爱情》,一部关于中国婚纱摄影产业的纪录片。






中国婚庆第一人,从贫穷少年到亿万富豪
深入了解婚纱摄影产业之后我才知道,2014年一整年,中国婚庆产业的总营业额达到了8000亿人民币,我惊呆了。
施嘉豪的公司就是婚庆行业里的顶尖者,他出身贫穷,却靠此白手起家,成亿万富豪。






拍摄当天,他带着我们到他公司二楼,纵不雅观全公司员工的工作台。他告诉我,他们现在7个国家有350多个工作室,每天接单2000个,进帐2000万。
在这惊人的数字背后,是严格的员工办理方式、奖惩制度。比如每年业绩最好的前三名员工,会得到一辆车作为奖励;但在网络上得到差评的摄影师、化妆师等工作人员,会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并当场缴纳罚款。






施嘉豪的故事算是全片的开场,也贯穿了片中其他4个文化背景不同的夫妻故事。
他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现在中国社会的年轻和活力,同时,也体会到中国家庭和社会的不同面向。






Li和Junbo:传统的婚姻
Li和Junbo的家庭比力传统,他们的老家都在安徽乡下,两个人是相亲认识的。他们也没有求婚的概念。Li告诉我,求婚这种事情都是媒人去说的,没有谁主动提求婚的说法。












我们记录了他们拍摄婚纱照的全过程。拍照的时候他们特别不好意思。他们之前的亲密接触应该也较少,比如摄影师让他们亲吻对方,他们第一反应是“啊,要真的亲上去啊。”
他们两个特别真实,对我们也都敞开心扉,是很可爱的一对。








后来他们在老家的婚礼我们也去了,安徽的风景非常美。嫁女儿当天,Li的爸爸非常不舍,痛哭流涕。
比拟起花大把钱去别的国家旅拍结婚的人,我觉得这才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反而是更实际更温暖的。






Viona和Will: 家庭的压力
Viona来自一个中国的单亲家庭,在澳大利亚生活了6年,老公Will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中国人。
采访中我们问,在中国不结婚会怎么样?Viona的妈妈回答: “28岁不结婚就是剩女了,不结婚会被社会排挤。”






Viona和妈妈在片中接受采访
Viona的妈妈思想比力传统,希望Viona按部就班完成人生大事,结婚、生子:“我的愿望很简单,希望他们两个好好在那边找一份工作、建立本身的家庭。”
而Viona是个很有想法的姑娘、有本身的人生规划。本身的意愿、家人的想法,这二者间的矛盾给了她很大压力 。在中国,年轻人和长辈不同的婚姻不雅观也是遍及的家庭矛盾。












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
Viona带我们去了上海的人民广场相亲角,正是两代人婚姻不雅观念产生碰撞的地方。 我第一次去看到那么多白叟给孩子们征婚、相亲,很震撼。
很多人觉得这些家长太夸张了,但我觉得这个现象背后是中国家长的担忧和惶恐,是可以理解的。
结婚之后Viona随Will回到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镇,在跟我们的视频采访中,她开玩笑地回答离开中国的原因:“至少我妈现在不在这儿。”






Jenny和David:婚纱照的中西差异
Jenny是个乌鲁木齐姑娘,David是个典型的澳大利亚男人。David在拍摄前两周才向Jenny求婚,而Jenny却已经在筹备婚纱照的场景了。












拍摄当天,他们两个骑着小电动穿梭在上海梧桐树下的街道上,很有活力。Jenny很兴奋地跟我们讲她想要怎样的水下婚纱照。男友David表示得有些抗拒。在听说拍这样一套结婚照可能要2、3万之后,更加表示惊呆了。
他不懂为什么要假装结婚的场景、事先穿好婚纱拍照留念,并且他觉得在水下拍照会很尴尬。
但因为他知道拍婚纱照对Jenny很重要,最后他们还是去了,并且拍得很开心。






跟澳大利亚男性比拟,我觉得中国男人更愿意尊重伴侣的选择,完成女方对婚纱照的愿望。
这种愿望并不仅仅是女性的梦想,而是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愿望,对双方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有很大的意义。






Peipei和Xuezhong:上一代人的爱情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女性,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钱在拍婚纱照这件事上?我觉得有一部分是历史原因。
Peipei和Xuezhong,是一对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老夫妻,他们阿谁年代什么都没有,结婚只拍过一张黑白的证件照。他们结婚已经69年,已经超过中国人说的“钻石婚”了。






我采访过一位66岁的老太太,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因为长相出众,特意剪了头发,只为让本身表面变得普通。打扮本身、拍好看的照片在阿谁年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我觉得这在必然程度上,影响了女性想拍一次梦幻的婚纱照。
















上海有一个义工组织,专门给老年人补拍婚纱照,弥补之前留下的遗憾。
拍摄当天,义工们请到了5对老夫妻,早上给老先生老奶奶化妆,然后帮他们换上婚纱、完成现代婚礼的流程。






在婚礼“接新人”的过程中,老先生在外面敲门,开门的那一刻,两个人见到对方最美的样子,老先生对老奶奶说:“年轻的爱人啊,我永远爱你。我等了50年了,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见到彼此的一霎那,他们应该是想到了曾经携手度过的艰难日子。那场面太触动了,我在片场也是默默流泪。






音效师Terrence Lauren(中间举杆者)在片场
我们的音效师Terrence,他说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平时常听到大家讨论环境、讨论热点,但还是第一次听到70多岁的白叟谈爱情,听他们说给对方的情话,让他内心震撼。
神奇的是,拍完爷爷奶奶们的结婚仪式后,我们团队里的好几个人也结婚了。








我们20多岁的助理剪辑师,有天在公车上碰到我,突然跟我说:“你知道嘛,我昨晚订婚了,还是我求的婚。之前一直觉得我要结婚,但也不知道到底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看了这次白叟们拍婚纱照的素材,我突然觉得,结婚真美好啊!”
我们的另一位实习生,也在那期间被求婚了。听到白叟们讲述他们年代的爱情故事后,她们好像对爱情开窍了,也更明白了婚姻的意义。






中国婚纱照背后的文化
在澳大利亚,婚纱照都是婚礼当天拍摄的,不会在结婚前专门拍,也不会特意去找比如欧式的、国外景点的背景。因为西方人觉得这些梦幻的装扮啊场景啊,是给小孩子准备的 。
但经历过这么多新人的婚纱照拍摄后,我其实特别想和我丈夫拍一次,越梦幻越好,很想亲身体会一下这个有趣的过程 。






和不同的新人们聊天中,我意识到中国人拍婚纱照,虽然可能背景是假的,皇冠也是假的,假的楼梯、假的宝座……但这个现象的背后有着更深的意义,表现了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的态度,不同的处理方式。






正如很多情侣、新人对我说过,在中国,婚姻不光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家人的事情,甚至要考虑到身边的人,怎样做才是对所有人最合适的。
在这方面,我反而认为其中有很多值得西方人尊重和学习的地方,更多为家人、为旁人着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o`)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72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