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河风物|赵成海:悠悠八路二龙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092 发表于 2019-11-22 16: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092
2019-11-22 16:01:11 4251 0 看楼主
悠悠八路二龙山

赵成海



“二龙山”,太矮了,甭说外地人,连我们当地人,都称它为“小山”。
二龙山,位于八路与睢宁交界处,一座海拔55米的山丘,与八路境内的岠山和唐山比起来,确实够小的。
但,它曾经是那样的牛叉。
康熙七年,古邳大地震,一座古城沉于地下,而地震前,二龙山可是位于州城西北最近的一座山,在那讲究风水的年代,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达官贵人逝后葬身的首选之地。
老州城附近山不少啊,近的有岠山(八路)、半山(古邳),稍远有黄山(八路)、唐山(八路),为什么当年大多显贵都葬于二龙山呢?
这就与二龙山的山形有关。
从东边公路远望二龙山,就一个山头,但如果到山顶瞧,眼前就大不相同了。
二龙山分东西两条山脉,两条都狭长,西山比东山略高。山脉整体南面高,北面低,北面绵延到平地。从南面看山,像两条龙昂头而坐,从北面看山,像两条龙垂尾而卧,“二龙山”也因而得名。
“二龙戏珠”历来是讨口彩的好兆头,自然而然,二龙山的两个龙头中间,也就是南面最高峰中间那片地方,在阴阳师眼里就成了风水宝地。
现在的二龙山上荒草丛生,但三四十年前可不是这样。当时山上果树遍布,杏、桃、石榴……,北面两山脉之间,也就是两龙尾间,还住着人家的。
一切变化,都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那场全民疯狂,谁让它名叫“二龙山”,又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呢?
“要想富,去挖墓,一夜成为万元户”,这顺口溜,当年是那样地刺激人的神经,于是乎,二龙山成了不法分子的首选之地,现在山上残留的盗洞,还能看出当年的疯狂。
“山向、五花土、葬罐………”当时山附近住民脱口而出,“棺花、玉器、铜镜…”当地人谁都能拿出几件,与其说墓埋在山中,不如说山长在墓上。采石场十几米深的石头下,现古墓;盖房挖地基,遇古墓;深耕山土种山芋,露古墓……!
葬罐不值钱,放一边;铜镜太常见,搁一旁;玉器比比皆是,先收着……。价钱几百、几千、几万…,玉蝉、竹简书、青铜器…相继出现,那段时间二龙山出名了,那段时间八路街上也多了许多操外地口音的人。
喧嚣之后就是沉寂,繁华终会走向落寞,三两年光景,一切皆因二龙山古墓,有人因而发大财,有人沦为阶下囚,有人因而丢性命,而二龙山,还是那座二龙山,只是伤痕遍布,满目疮痍。
“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以上是寻墓人看地形的基本口诀,二龙山恰好符合探墓人勘墓的所有要求,二龙山之哀?寻宝人之幸?
地震沉下的州城遗址我有幸到过,二龙山的盗洞也在眼前。两相联系,我只想到“过眼云烟”这个词,当年热闹的府衙成了瓦砾,二龙山古墓再坚固的夯土层,也没挡住洛阳铲的挖掘,留下的只有沧桑和伤感。
州城、古墓、玉器……没有什么能永远,只有二龙山还在那儿,那盗洞分明是一个个镜头,告诉后人这儿曾发生过的一幕幕场景,喜、怒、悲、欢……。
宝物辗转,物是人非,“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09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25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