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病机秘诀:食积所致的呕吐、泄泻,可以用这个配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木易549 发表于 2020-3-24 09: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木易549
2020-3-24 09:32:21 4299 2 看楼主


01

从口咽开始,一直往下直到肛门这一管道,西医则称之为消化道。其生理功能虽有不同却又相互呼应,比如食物进入嘴后初步咀嚼再进入胃后进行消化,再经肠道吸收最后其糟粕则成为粪便排出身体,从而完成整个生理过程。而同时,其病理表现也是息息相关的,如胃肠型感冒时可以出现胃部的恶心呕吐以及肠道的泄泻不止。

因此,在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疾病时,往往需要从整体出发和解决,而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医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医在调理疾病的时候,通常都会从整体考虑,而非只是从局部直观入手。古语所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致就有此意。

《黄帝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中便有这样一则条文:“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从其原文开始理解,呕、吐酸则是指恶心呕吐同时呕吐酸水之表现;而暴迫下注便是指肠道的症状,大便急迫、泻下如注。因此,若是出现呕吐酸水、腹泻急迫之症状,其病位自然是在胃肠。针对这样的症状该如何论治,《黄帝内经》认为其属于“热”。



02

那么我们需要从症状来反观其病机。呕吐之基础病机是气机逆乱,胃气上逆。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因为火热之邪气,刘完素认为“胃膈热甚则为呕”,王孟英认为“呕吐者,火气炎上之象也”。因此,呕吐多见于火热邪气犯胃,且扰乱气机,使胃气上逆则发为呕吐。

吐酸,由于酸为肝之味,故多责之于火盛克金,而金不能平木,故肝木甚则见于吐酸。因此,其关键还是在于火热之邪。而泻下暴注,根据各代医家而言,仍然多见于热邪所致,“暴注者,火性疾速”。因火热为阳邪,故其性急迫,若犯于肠道,其传化失常,则发生暴泻下注。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若是出现呕吐、吐酸、突然泄泻等肠胃并病之症状时,多需要从热邪去论治,这也是医者们长期的临床经验之总结。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常可能会遇到这种时候,比如饮食积滞,别小瞧食积对人体的影响,短时间虽对人体伤害不大,但时间长了,也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03

若是暴饮暴食,或是饮食不节从而导致了进食过多,停于脾胃而脾胃不化,且食积化热,食热相合,便会出现脘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吞酸或者大便泄泻等表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再来参考《黄帝内经》的病机秘诀,我们便可以使用保和丸这样的配方来进行调治了。

保和丸出自于《丹溪心法》,方有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三两、茯苓三两、陈皮、连翘和莱菔子各一两。既然为食积,自然需要消食药。方中山楂为君,消一切食积。神曲消食健脾、莱菔子消食下气,共为臣药。再佐以半夏、陈皮行气导滞消积,同时和胃止呕,茯苓则可健脾利湿止泻。连翘即可化热,又可散结以助消积。从而诸药配伍,形成消食导滞、理气和胃之功效。

当然,在临床治病时,很多疾病往往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个时候需要灵活化裁。若是食积化热之热象严重者,我们还可以进行适当加减,加用栀子、黄芩、黄连等苦寒泻热之品。若是积滞严重,还可以考虑使用大黄等药物通腑泻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pstroexhxq 发表于 2020-3-24 09:34:2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pstroexhxq
2020-3-24 09:34:21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gdajsufqbr 发表于 2020-3-24 09:35:36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gdajsufqbr
2020-3-24 09:35:36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木易549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299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