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清明,阳气极盛,全家这样灸除污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韭菜555 发表于 2020-4-26 15:2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韭菜555
2020-4-26 15:29:17 3130 0 看楼主
清明节前后天清地明,天气渐暖,是春季里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气之一。这不仅与扫墓习俗有关,更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



清明雨水多发时节,湿气较重,要注意艾灸调理身体;其次是,因为要扫墓慎终追远,寄托哀思,伤心痛苦之时,难免会伤及人体,耗损阳气和气血,因此,清明时节前后,艾灸培补阳气,是我们养生中的重要功课!

清明养生,天清地明调肝气



《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中医角度看,清明意味着天清地明,而天为阳,地为阴,也就是说清明时,阴阳清澈分明。

用在人身上,清意味着清肝:尤其口干舌燥唇裂之人,肝木之气旺盛,脾土之气会相对受到抑制,故而酸多伤脾,体内积热,消耗阴血。



春天宜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达到补养脾脏之气的目的。内火过盛的人群要尽量避开羊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等大辛大热食品。

明意味着明目:因为春季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目赤火热的症状,一般来说,眼睛干涩,泡一杯菊杞茶,连续喝三天,基本就能缓解眼部不适了。

清明时节,雨水多,防湿邪!

清明时节雨水丰富,气候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湿度大,身体易受湿气侵害。

阴雨天气来袭,自然界湿度过大,居处潮湿,即所谓“外湿”。过食生冷、肥甘厚腻之物,熬夜、疲劳、贪凉、喝酒、缺少运动等,以致脾阳失运,导致脾胃功能欠佳,湿自内生,即所谓“内湿”。



如果是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热不退、头身沉重、或疼痛如裹、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胃脘或腹部满闷、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或不知饥);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状。

清明日照少,湿气重,天气晴朗时别忘开窗,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预防湿疹等症。

清明,阳气极盛,蓄势待发!

清明时节,春天的阳气极盛,从冬至日一阳初生,经过一百零四天,到了清明(古人把一百零四称之为“地基之数”),阳气达到了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人体可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

艾灸的穴位,以兼顾祛湿,助阳为主:



脾俞、丰隆、阴陵泉、公孙、水分等穴,利于祛湿;大椎、命门、中脘、足三里、涌泉等,利于助阳。感觉自己湿重的人可侧重前几个穴位,阳虚者侧重后几个穴位,祛除身体里的湿邪污秽。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韭菜555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13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