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从五个特点分析我心中的张无忌,今天再说后两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4-29 12:2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4-29 12:28:22 2695 0 看楼主


年幼的张无忌每天都在玄冥神掌的阴寒痛苦中煎熬,每天都受到死神的威胁,如此长达数年之久。这种独特的经历,对张无忌的心理和性格不可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

小小的张无忌其时当然还没有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生命意识,其实也不是张无忌苦思冥想的结论,而只是对前辈哲人有关生命思考和议论产生了奇妙的共鸣:“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新生乎?”



或许当年的张无忌对《庄子》的道家生命哲学尚未有真正深刻的领悟,因而对生命如“做大梦”、死亡如“醒大觉“之说还只是下意识的心理共鸣。但经历了一番孤独寂寞的出生入死之后。再在光明顶地道中听到小昭所唱的小曲中的“展放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于昨日。古往今来,尽须如此,管他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想到十余年艰苦备尝,今日又困处山腹,眼见已无生理,自会“不禁魂为之销”。也就是说,此时的张无忌,已经从住日对死亡的安慰性的想象,上升为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从盲目的或消极性的乐观,上升为清醒的或积极性的悲观。张无忌再一次在精神脱胎换骨,一旦从山腹中走出,就会让自己的生命大放光芒。



当张无忌出了山腹,走上光明顶,看到的是在六大派围攻之下的明教、天鹰教一败涂地的场面,听到的却是明教、天鹰教教徒们神态庄严、将死亡置之度外的生命的歌唱:“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听到这样的歌唱,张无忌更是不暇多想,挺身而出,想要“排难解纷当六强”。此时,张无忌的生命意识,已经从本能的想象层次、知性的体验层次,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层次。





早在幼年时期,张无忌尚未登上武当山,就被别有用心的玄冥二老抓去,且让他身中玄冥神掌,当然这是为了逼他说出义父谢逊的消息。那求生不得的痛苦煎熬可想而加,但当殷素素问他是否说出了义父的下落时,张无忌昂然回答:“他便打死我,我也不说。”此一言,足见少年张无忌坚强的意志和他的英雄气概。

进而,在蝴蝶谷中受到武功高强的金花婆婆和少女阿离的胁迫;张无忌武功不济,便以牙还手。使得少女殷离对张无忌的个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更好的例子,也许还是当他受到纪晓芙的临终嘱托之后,十四五岁的张无忌便历尽艰辛,将更加幼小的杨不悔万里迢迢地送到她的父亲杨逍的手中。杨逍问他要什么样的报答,张无忌问答道:“纪姑姑没将我瞧低,才托我送她女儿来给你。若是我有所求而来,我这人还值得托付么?”对此,我们还能说张无忌没有性格、没打主见、没有英雄气概么?



成年之后的张无忌当然没有幼年时那样简单,但却决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年纪越大就越没有主意。不想加入明教,但却当了明教教主,当时的情况其实是:“张无忌耳听得杀声渐近,心中惶急加甚一时没了主意;寻思:“此刻救人至于一切,其余尽可缓商。”可见,张无忌并非当真没有主见,而是始终以救人为重。后来张无忌在推辞不得之后,对明教约法三章;要求明教上下人人严守教则,为善去恶行侠仗义;本教兄弟之间务须亲爱互助,有如手足,切戒自相争斗;要求明教对中原各大门派既往不咎,不再去和各大派寻仇。如此立场清醒、旗帜鲜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又怎么能说他没有主意、没有性格、没有英雄气概?

张无忌对赵敏说"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这些话听起来实在有些孩子气、实在太“糊涂”,但其中却有清醒又清晰的思路,并且为江湖人生,实际上也为江山历史提供了另一种价值选择的可能。



张无忌确实十分随和,许多事似乎都是无可无不可;但若以为这就是无主见、无原则,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最突出的例子是我们看到张无忌可以暂时接任明教教主,但当明教势力不但震动江湖而且震动“江山”之际;张无忌却赌咒发誓决不妄想,这就是他的原则。他实在对王位、对政治不感兴趣,当然也知道自己没有那种从事传统政治斗争的天性。张无忌有的,只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数千年的“文明古国”做“人道启蒙”的天赋与条件,那就是他的赤诚、天真、善良、仁爱和悲悯,和他的生命意识、做人良知、人道观念与人文情怀。在读过杨逍所著的《明教流传中土记》之后,张无忌感慨万千,顿悟“只有朝廷官府不去欺压良民,土豪恶霸不敢横行不法,到那时候,本教才能真正的兴旺”。遗憾的是张无忌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悲天悯人之心,能做一个合格的明教教主,但肯定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自己也坚决不想当一个政客,所以,他注定不是朱元璋这样的政治流氓的对手,及早退出。



最遗憾的是,问题其实还不在于当时的张无忌有何作为、如何行为,而今天的作者和读者怎样去认识张无忌的这些行动与作为。我们看到,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将悲天悯人当成胸无大志,而将野心私欲当成伟业雄图:将赤诚真挚当成傻瓜笨蛋,而将撒谎骗人当成智慧精明;将救死扶伤当成软弱无用,而将杀人如麻、流血漂杵当成英雄气概;将人道的启蒙当成无知的呓语,而将霸道的逻辑当成天下惟一的人生至理箴言和历史的规范法则,岂不悲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69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