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晋元的悲剧与《八佰》背后真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9-1 16:1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9-1 16:15:14 2486 0 看楼主
这部电影的内容,来源于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八百壮士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的历史。

在大陆上过高中历史课的人都知道,国军是正面战场的主力,不只是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在八年抗战中国军还有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等一大批英勇抗战的将领和壮烈牺牲的战士,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有那么多英勇的前线将士,国民政府却还是一溃千里,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与敌人,让无数同胞惨死于日寇屠刀之下?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1933年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如果说战争一开始国军打不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还情有可原,但是从九一八事变整整过去了七年,国民党除了不断丢失领土,又干了些什么呢?

七年多时间,按理说经过与日军的多次战斗,国民党高层应该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日军的战斗力,对于国际政治环境也理应有所判断,但是到了淞沪会战,国军投入了大量精锐部队并且经过了周密准备,最终在战场和外交上的表现却令人崩溃。



淞沪会战,就是一场让国民党丑态百出的战役。

整场战役从开始到最后,国军一直在犯错。

第一个错误是在开战之初,日军在上海的部队只有大约五千人,而国军的第9集团军下辖3个师和1个独立旅,总兵力五万人,还有优势炮火支援,却迟迟无法歼灭敌军,硬生生把一场奇袭战拖成了拉锯战,使得日军能够固守待援不断增兵,错失了战场主动权。

第二个错误是盲目寄希望于国际调停,错失战机。在淞沪会战初期国军主动进攻阶段,英、美、法三国提出将上海划为中立区,中日双方军队撤出上海,蒋介石居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命令部队暂停进攻,给本已濒临绝境的敌人以喘息之机。结果前线奋战的将士们等来的不是和谈,而是日军的增援。



第三个错误是在正面战场的后方毫无防备,正在前线双方激战之时,日军组建第10军从上海南侧的杭州湾登陆,而国军守备部队仅有几个连(原本4个师的部队被蒋介石抽调去了正面作战),导致日军轻松占领松江并切断了交通线,国军腹背受敌。

第四个错误是在日军完成合围之后,国军已经无法再战,蒋介石却又寄望于九国公约会议“主持公道”,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在最终撤退时,因为联络混乱,导致数十万将士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空军轰炸,大撤退变成了一场大溃逃。



谢晋元和八百壮士的浴血奋战,并没有改变战役的结局,不仅上海沦陷,国军在遭遇惨重损失后士气和战斗力也都一落千丈。不久之后的1937年12月,日军占领首都南京,进行了残忍的大屠杀。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6月占领开封,6月9日节节败退中的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试图阻挡日军南下,造成黄河下游大规模水灾,上百万民众惨死,无数人流离失所。

前方将士在拼命,老百姓在绝望中死去,而此时的国民党高层和高级将领们又在干什么呢?



就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前,谢晋元的顶头上司、88师师长孙元良把财政部给的26万元国防工事费装进了自己腰包,用一堆劣质材料修建防御工事。而在谢晋元死守四行仓库的时候,孙元良率先撤离,随后居然又在南京保卫战中临阵脱逃。

就是这样一个贪污跑路、被全师官兵电请蒋介石枪毙的将军,居然得到了顾祝同等国民党高层的开脱,最后安然无恙。

像孙元良这样的例子,在国军中数不胜数。在河南灾区盘剥老百姓、逼得人们反戈倒向日军的汤恩伯,号称“誓与南京共存亡”转头就坐着汽艇跑路的唐生智,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得丢盔弃甲的“长腿将军”刘峙……

而在前线,谢晋元在淞沪会战结束后希望带着部队从租界借道回到国统区,但是英国人在日军的威胁下不敢答应,还要求解除谢晋元部的武装,此时的国民政府不但不从中斡旋,居然还下令谢晋元服从英国人的命令就地缴械。



堂堂抗战英雄,就这样被英国人扣留了整整四年,一直到1941年4月24日被日本人收买的叛徒刺杀,而其余士兵则沦为日军的苦役,大部分客死他乡。

如果只知道谢晋元如何坚守四行仓库,却不知道蒋介石如何胡乱指挥、孙元良如何临阵脱逃,以及八百壮士最后如何落得悲惨下场,那就等于没有真正明白这段历史。

有这样的领导和组织,淞沪会战的悲剧只是开始,而远远不是结束。一直到1944年日本侵略者已经濒临投降,八路军、新四军早已向日军发起战略反攻,而国军居然在豫湘桂战役中再次大溃败,损失50多万兵力,连丢140多座城市,几乎彻底断送中国在战后的国际地位。



而同样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组成的军队,就在几年之后跨过鸭绿江、收复平壤、攻陷汉城,死战美军陆战一师,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同样一批军人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又是什么原因,让谢晋元将军和八百壮士死不瞑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248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