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愁|古庙蛇冢,还有那个老和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1-8-3 14: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1-8-3 14:23:06 8445 0 看楼主
古庙蛇冢,还有那个老和尚

张体龙








幼时上学,每天都要经过村西的古庙遗址旁,心生好奇,常想这古庙以前是什么样子呢?
那时古庙遗址旁尚有老僧住的三间瓦房,墙根下横卧着一片野莓,红豆似的草莓常调皮地从绿叶间露出;灰蒙蒙的瓦片上苔痕累累,几颗狗尾巴草在瓦片上顽强地晃动着。整个僧房透着破败的沧桑。
阳光下,一灰衣布履的老僧,常在门前的菜地里默默地蹲着,他专注地拔着草,捉着虫。烈日不紧不慢地在他头顶上晒烤着,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衣裳,愈显他的孤单凄凉,让人看了心中不忍。
偶尔他会捡到一块破旧的瓦片,然后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端祥着,最终也难以辨出上面前朝往代的痕迹,他便懊恼地将瓦片扔到墙根处。
“当”的一声,瓦片砸到横卧在墙根的大青石上,提醒着人们这块大青石还支撑过庙里的大殿呢,它们跟着和尚们享受过人们的香火,见证过寺庙的繁华与落寞。最后却落得躺在这墙角下,静静地呆在那里无人问津,只有陪伴着这默默的和尚。
僧房后面是一片杏林,每到春天杏花开放,远远望去红白一片,艳丽夺目。好个生机旺盛的地方,常引得孩子们的到林子中疯跑玩耍。杏花开了,随着杏花开放的还有少年的心扉。不久杏花落地为泥,也带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这样,那片杏林一年年的伴着懵懂的我们成长。多年后重想起那片杏林,才发觉在幼时的不知不觉中,杏林已在我的脑海深处种下了深深的乡愁。
杏林旁边就是蛇墓,上面压着巨大的石块,四周长满了长长的荒草,幽深而神秘,透着荒凉恐怖的气息,因此我们玩耍时,是不敢靠近那座蛇墓的。家里的大人也常告诫我们少到那里去,偶尔从蛇墓旁经过时,风吹草动,刷刷的声音传入耳中,真像是有蛇在草丛里爬动呢。
慢慢地我又大了几岁,明白了些事理,与那老僧也熟了,常听他讲道:这是座玉皇庙,建于唐代,大将军薛仁贵征东时曾驻扎在这里。薛将军走后,寺庙里的香火更加兴旺,面积曾有数十亩,前后有几进几出的多座大殿。大殿的基座全用这巨大圆形青石而建,上面支撑着粗大的木柱,红柱黄墙,翘檐画廊,大气而古朴。和尚每讲到这里,神情便兴奋起来,脸上泛着红光。
于是,我便想象着每逢庙会时,方圆几十里的人们越过一道道河沟,不辞辛劳地迤逦赶来,那时庙里的香火该有多么旺盛,场面又该是多么热闹。可惜的是,当人们有了新的信仰后,因古庙占用了大片耕地,有碍扩地种粮,古庙便被拆掉了,青石也挪作他用。
的确,那时村里的牛舍和大粮仓全是用庙里的青石和木料建成的。还有二胖家里的猪圈,也是偷用了庙里的青石。但更多的青石无处可用,只好弃在了路边的河沟里。
由于古庙年代久远,大殿里住着蛇类。当古庙的房子拆倒时,大大小小的蛇就从里面跑出来,大的有两米多,小的不计其数。幸好本地的蛇全是无毒的菜花蛇,它们不会伤人。但面对数量众多的蛇类,一时也不好处理,最后大家就在杏林旁边挖一大坑,把蛇扔在坑里,又从庙里抬来大石板压在上面,以防它们乱爬乱跑。
此后,老人们常不厌其烦地向年轻人说道,几十筐的蛇埋在那里,村人忙活了两天才算安宁。一辈子没走出村庄,埋蛇是他们经历过最大的事,难怪他们会念念不忘。
自听了这个故事,我常在暗夜里瞪着房梁发呆,害怕猛不丁地会有蛇从暗处爬出来,吐着它的红信子。
失去了传道讲经的处所,想必和尚的心里很伤感。傍晚时,常听他很有节奏地敲着木鱼,清脆的木鱼声表达着和尚清净无争的心境,常把人的思绪带到缥缈的时空。那蓝天上的明月,它能听懂和尚默诵人世间的流殇吗?
转眼间夏天到了,树上的杏子熟了,一个个金黄的杏子压弯了树枝。每天上学路过那里,看得大家眼馋,我们便打起了杏的主意,从旁边捡来石块,一阵乱石扔向杏树,地上马上落下了许多杏子。这时是不能忙着去捡杏子的,而是要先躲藏起来。和尚听到了动静会出来看的,都是熟人,被和尚抓住了怪不好意思的。
和尚出来看过无人后,就会晃悠悠地走回去。这时孩子们才放心地跑出来,捡起落在地上的杏子,在衣服上稍擦一下便塞进了嘴里,杏子的香甜味便在嘴里弥漫开来。时间久了,和尚当然也知道了是谁干的,只是他从不愿把事情挑破。
随着寺庙的被拆,和尚在大家的眼里也不再神秘,大家也知道了他并没有先知先觉的本事,无法去参透天地间的玄机,和我们平常人一样,他也要以种菜为生。他种出了一地的好菜,便不想再接受人们的馈赠。但出于善意的本能,村人常借口请和尚去帮着做些手工活,如织蓑衣,编草帽等,借此让他能心安理得地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农家饭。我奶奶生前也常念叨着,和尚的心善,手也巧。
有一次从学校重回老家,顺便去看看许久不见的和尚。推开虚掩的门,里面却是空荡荡的,老和尚已不知跑到了何处。问周围的人,有人说和尚年纪大了,生活不便,就投奔到他的师弟那儿。他的师弟住在城里,那里有香火旺盛的寺庙,光是客人的馈赠就够和尚们吃的。
想起那清瘦的背影,那份与世无争的淡然,却再也见不到了,我的心里便空落落的。恋恋再回首,僧房门前的土地上还留有一串深深的脚印,脚窝里蒙上了一层大风吹来的浮土,我想不久之后,这串脚印也会消失吧……
和尚走了,他不但带走了那颗悲天悯人的心,同时也带走了木鱼声声。杏林老了,结出的杏子越来越少,直到后来完全被砍掉,至此古庙彻底地销声匿迹。历经千年,古庙终没能躲过它宿命的安排。惟有那路边的蛇墓仍卧在那里,在悽悽的荒草中露着石碑的残角,似在提醒着,这里曾有座古庙。
时光飞逝,正当大家已忘了古庙与和尚时,有一天从城里来了一位光头的年轻人,他在古庙遗址上转悠着,好奇地寻找着……
你找什么呢?有人好奇地上前询问缘由。
这真是个好地方,听说原先有个古庙,可惜被拆了,庙会也搬走了……,现在我想来完成师傅的遗愿,重修庙宇,引人到这里游玩。
年轻人的话在沉闷的村庄里炸响,让人又想起那个灰衣布履的和尚。原来吃过村民百家饭的和尚,至死也没有忘了这里。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44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