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随着徐州2021-62号
沈孟大道北A地块
转为明天摇号
原本看点十足的11月土拍
也正式落下帷幕
此次徐州共有14宗涉宅用地(不含安置、租赁、商业地块)出让,4宗临时终止、8宗地块遭遇底价成交,唯一“正常”出让的地块,整个竞拍过程也仅有2笔报价!
这已经不是“秋凉”了
11月的徐州土拍市场
惨遭冰封!
![]()
紧急叫停
开拍前4宗地块终止出让
刚刚,徐州主城区第二批“两集中”供地落下帷幕,在开拍之前,总计14宗(不含安置、租赁、商业地块)挂牌土地中,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四宗地块,最终的结果却惨遭终止,最终仅有10宗涉宅地块进入了竞价环节。
![]()
这些被“终止出让”的土地中,有些是开拍前的焦点地块,比如金龙湖板块翠屏山区域的两宗地块,即2021-63号翠屏山G-1地块和2021-64号翠屏山B地块。
![]()
这两宗地块在这次土地出让中相对来说是比较优质的地块,地段位置好,周边配套成熟,市场热度也很高,两宗地块的住宅限价均为19000元/㎡,是此次徐州土拍中的顶格住宅限价,在开拍之前有人预估有一定机率会触顶成交,然而却以终止出让告终。
为何突然终止竞拍?是没有符合条件的人竞拍还是另有原因?一时也是众说纷纭:
有网友认为徐州房价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而土地市场又居高不下,尤其是新“地王”前景并不明朗,所以很多地产商对徐州未来楼市并不看好。
其实土拍前夕紧急叫停,这种情况在其他时间可能有多种可能,不过在目前调控升级、土拍遇冷的大环境下,更多则是政府为避免流拍而采取的“防御”手段!
![]()
2宗溢价,8宗底价成交
不得不说此次徐州第二批次集中土拍,真的有点冷,土拍市场趋于冷静。
虽说有10宗涉宅地块(不含安置、租赁、商业地块)进入了竞价环节,却只有2宗地块溢价出让。8宗地块金为和龙湖分别攻下一城,其余多以国企兜底草草结束,避免了流拍的命运,勉强算是保存了一丝“颜面”!
![]()
其中鼓楼区2021-62号沈孟大道北A地块,在未拍之前便已有5轮报价,公开竞价不足2分钟,报价13笔便已触顶。
最终,成交总价12600万元,成交楼面价6023.75元/㎡,溢价率10.53%!明天以摇号方式确定竟得房企。
![]()
泉山区2021-91号卧牛A-3地块加价一轮,被龙湖地产以27100万元摘下,成交楼面价5943.03元/㎡,溢价率0.37%!
![]()
泉山区卧牛A-8-3地块,被金为地产以底价37600万元摘下,成交楼面价5907.82元/㎡。
![]()
终止出让、底价成交
开发商为何纷纷躺平?
众所周知,土地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房产市场的风向标,如果土地价格持续上涨,那么房价上涨也几乎是必然事件。
这个时候,第二轮集中供地多宗地块终止出让,还有多块基本是零溢价成交,开发商拿地热情骤降,本地国企、民企托底,对整个徐州楼市的信心都有所影响。
那么,为什么此次土拍终止出让、底价成交,开发商纷纷躺平?
第一,三道红线和土拍规则限制了大多数开发商的拿地能力。红线一卡,对房企融资可谓“泰山压顶”,除了极个别大型央企、民企外,很多都在红线上,当然就没有资金来拿地了。
第二,玩游戏的门槛高了!此次集中出让的所有地块,实行“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的新出让模式。以此避免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降标减配,很多企业一算账,连利息都赚不回来,算了,躺平拉倒!
第三,市场确实在下行。热点城市中,目前成交集中在了核心地段核心区域。远郊新城纷纷进入降价打折大甩卖的阶段。
“房住不炒”一直是楼市调控方向,近年来,徐州楼市急剧升温,房价猛涨,购房门槛攀至高峰。为了稳楼市,一系列的限制规则,徐州楼市转冷,各大房企去化压力更大增加,恢复理性拿地也是必然。
在未来,捂着地就能赚钱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也不需要那么多不稳健、玩杠杆、质量做不好还没有兜底能力的开发商。投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千万不要拿错了地,将成为房企更为核心的竞争力。
来源:徐州极房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