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服务器计算Serverless computing旨在提供一种无缝的方式来交付功能,而无需担心服务器的设置和维护。换句话说,无服务器计算平台提供了一个“即用型ready-to-use”环境,企业可以尽快将应用程序构建和部署为一些较小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方法被称为“功能即服务Function as a Service”(FaaS)。
当使用无服务器计算时,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Lambda 或 Azure 等函数将使用供应商提供的 API 来编写。例如,使用 AWS Lambda API 编写的函数无法部署到 Google Cloud 中,反之亦然。因此,无服务器计算迫使企业在许多年内,只能使用同一家供应商。并且,应用的成功或失败不仅取决于它的功能,还取决于供应商在性能等方面的能力。
其实也不一定,这一切都取决于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你的应用正在承受巨大的负载,例如每秒数百万个请求,那么你所支付的费用可能会过高。在这样的规模下,在本地或云端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可能会更便宜。这并不意味着具有 Web 规模的应用不适合用无服务器计算。归根结底,它还是取决于你的平台的构建方式,以及你与供应商签署的协议。
4、生态系统
没有哪个应用是为了一个孤立的环境而编写的。它总是需要其他组件,如数据存储、数据库、安全引擎、网关、消息服务器、队列、缓存等。每个平台都提供自己的一组此类工具。例如,AWS 提供了 Dynamo DB 作为其 NoSQL 解决方案之一。显然,其他供应商也提供了自己的 NoSQL 解决方案。因此,团队又会被迫地基于所选平台来构建应用程序。尽管大多数商业 FaaS 供应商都为特定需求提供了多个组件,但并非每个组件都可能是同类型中最佳的。
为什么不考虑容器呢?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迁移到了容器化部署模型,因为它们为昂贵的物理机或虚拟机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替代方案。有了 Kubernetes 等编排工具后,我们乐于部署容器化应用,同时也满足了 Web 规模的要求。容器提供了与底层环境一定程度的隔离,这使得部署相对容易。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在硬件(本地或云)、许可证、网络、配置等方面进行投资,这需要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合适的技术能力和仔细的监控。无服务器计算,尽管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它让我们把这些责任也摆脱了。
展望未来
我们正处于持续开发、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的时代。每个企业都面临着竞争。产品上市时间Time to market(TTM)在吸引客户、留住客户这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喜欢花更多时间来尽可能快地推出功能,而不是在部署和维护的细节上苦苦挣扎。无服务器计算有可能满足这些需求。大玩家们正在投入巨额资金,以使 FaaS 尽可能地无缝且经济。无服务器计算的未来看起来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