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期
为强化比学赶超、突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村(社区)书记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头雁”作用,市委组织部联合邳州发布开设“村(社区)书记大擂台”专栏,用行动说话,展示村(社区)书记在引领村集体经济增收、公共空间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本期登擂的是戴庄镇戴庄村、八义集镇石横村、铁富镇艾山西村、炮车街道四王村、碾庄镇倪庄村。
戴庄镇戴庄村驻地村的“致富经”
谭敬龙戴庄镇戴庄村
党总支书记 戴庄村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培育主导产业,不断打造集体增收“强引擎”。
全面梳理现有资产资源,对梳理出的集体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发包,累计盘活荒山边地70亩,因地制宜种植瓜果,年增加集体收入9万元。流转土地2400亩,引进椴树基地项目,带动就业90人,年增加集体收入27万元。
发挥驻地村区位优势,有效嫁接镇级项目,促进立华孵化场、饲料厂、阳雪食品厂、碳桐木育苗基地等特色项目成功落户戴庄村。
村“两委”成立项目服务专班,从招工等环节,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兴办民生实事,先后硬化巷道72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150盏,种植绿化树1000余棵,建成花园2处,村标1处。投资39万元,修建400平方米的集文化、休闲、议事为一体的党建惠民广场1座。
八义集镇石横村党建引领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李振渠八义集镇石横村
党支部书记
石横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建强组织、盘活资源、美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整体合力,跑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速度”。
围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营421亩土地,进行高效稻麦轮作,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6万元。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收回土地、池塘共194亩,通过发包每年可增加收入13.6万元。
探索村企联建模式,建设电商产业园,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深入推进“积分制”,累计开展兑换活动5次,带动21名党员,98户村民主动参与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活动。兴办民生实事,铺设户户通水泥路3000米,安装路灯215盏,种植红叶石楠4000余株,新建公厕2座,修建村民活动广场4个,仿古式花园护栏1300余米。
铁富镇艾山西村规模经营让土地生“金”
李旭铁富镇艾山西村
党支部书记 艾山西村按照“强党建、兴产业、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公共空间治理为抓手,以集体经济增收为目标,通过实施“小田并大田”,深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数字赋能图码管控,收回溢出土地120亩、四荒地82亩,平台重新发包180亩。通过运用公共空间治理成果,村集体经营土地500亩。
注册绿色农产品商标,种植品牌优质大米、小麦,利用农产品外延基地销售平台,村集体增收15万元。投资120万元兴建集种植、加工、烘干、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实体项目稻米烘干厂,形成水稻育秧、机器栽插、人工管理、机器施药“一条龙”产业链,带动就业200余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炮车街道四王村一把“红伞”走天下
顾帅炮车街道四王村
党总支书记
四王村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通过注册“甜蜜四王”冰糖葫芦商标,与新兴网购平台“邮乐网”建立合作关系,真正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目前,全村共有1200多人在外经营山楂生意,每天销售山楂近25吨,“一把红伞走天下”真正成为村民致富的聚宝盆。发挥好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依托图码管控,深化公共空间治理,收回集体闲置土地14.5亩,通过平台发包,村集体增收2.2万元。
兴办民生实事,铺设沥青路面12839平方米,中心路墙壁民俗绘画168平方米,辽河路北房屋涂白16790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铺设沙石45吨对田间道路进行整修,彻底解决运输难题。深入实施“积分制”,累计发动群众2800余人次,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碾庄镇倪庄村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
徐志永碾庄镇倪庄村
党支部书记 倪庄村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线,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投资20万元实施稻蛙养殖项目,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
新建村内主干道花园围栏1200米、铺设约600米户户通道路、栽植榉树、海棠等绿化树木320棵,对村内破损路面进行维修。新建3000平方米的党建惠民广场,通过开展协商议事、学雷锋、爱心义诊等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党建惠民广场的服务功能。依托村史馆,不断提升红色教育阵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拼状态,比实绩一起为村(社区)书记加油
来源:邳州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