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怎样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胭脂棠梨
2018-10-11 10:38:28 3598 0 看楼主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家庭条件都不错,有些家长也倾向于溺爱孩子,于是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孩子不懂得怎样尊重家长和其他人。那么,怎样教会孩子懂得尊重呢?

首先是目标重设,在平等人格之上建立尊重。70后、80后小时候在长辈面前自然地就会做出“尊重”的样子,有的人就特别害怕见到老师,这里面有很多成分是对权威的恐惧。其实,作为家长应该从自身思考,要求孩子尊重别人,是一种真正的尊重,还是要享受对孩子的“绝对统治权”?现在时代改变了,家长们必需重设目标,建立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尊重,以及不掺杂惧怕和疏离的尊重。当家长的教育掺杂了控制的欲望时,也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

第二,没有被尊重过的孩子,难以真正学会尊重。现在的孩子和过去比拟,受到家长控制和影响的程度更大,在人生的每个大小决定上,几乎都能看到家长“不能放开的手”,孩子缺少本身真正做决定的权力。家长习惯包揽一切,忽略如何去甄别哪些事情应该让孩子本身做主,哪些应该给孩子时间学习怎么做决定,哪些事情应该罢休。文章举了一个例子,在新加坡一所特殊学校里,有的孩子能够发出声音但不会说话,老师就和孩子们用一种长期培训建立起来的一套视觉辅助语言来交流。课间休息的零食时间到了,老师会拿着贴了不同图纸的贴板问小伴侣是否要吃东西,有的不会说话且认知能力有限的小伴侣只顾贪玩,把图片逐个撕下来又贴回去。这时候,老师会冲孩子摇头和摆手,要求他停止嬉闹,认真选择“吃”还是“不吃”的图片。孩子选择“不吃”的图片后,老师会再调换图片的位置,让他再选一次,看他还是选择“不吃”,才去问下一个孩子。在每个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能自主的小事,老师都会尽可能地让学生本身做主,这就是对孩子能力的尊重。

第三,没有被同理过的孩子,难以真正学会尊重。尊重意味着在意别人的感受,并愿意给予正面积极的对待。在意别人的感受,首先就要对别人的感受予以“同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重点在于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当一个孩子总是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丝毫不懂得什么是尊重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说,“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任意插嘴”,或者是“再插嘴,再不尊重点儿,就挨罚了”。如果这样说,家长也并不是真正在尊重孩子。

总之,孩子们学习尊重并不能单纯从言辞说教中学会,而是要真正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意识到尊重他人的意义,并不竭在现实场景中一遍遍有意无意地操练,才能真正学会尊重。这其中成人们的言传身教就非常重要。

本文来源:综合网络信息 如有问题敬请联系小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胭脂棠梨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59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