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岁男孩作业没写完跳楼,生命教育这一课不能再等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人贱人爱 发表于 2019-3-13 18:4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人贱人爱
2019-3-13 18:43:44 6253 0 看楼主
对于孩子来说,关于“死亡”的话题是冷酷的,但又是成长中必不成少的一课,所以我们通常会用“生命教育”这四个字来代替。
生命教育,是指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不雅观念里,死亡总是被忌讳的,它更多地意味着终结、逃脱和消逝。在孩子情商教育的范畴中,关于“生命”教育的部分只有很小的比例,但是如果缺失了这部分,会让我们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容易丧失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缺失生命教育就不会爱护保重生命
前一阵,在深圳发生了一起自杀事件:
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寒假作业没有写完,心理压力太多,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
开学第一天,男生因寒假作业没有写完,被班主任要求回到家写作业,老师说作业没写完不准上学。
第二天,男生佯装身体不适,让妈妈帮手请假,实际是在家里补作业;
第三天,男生到了学校,却被老师叫回家补作业;
第四天的时候,也许是作业落下得太多,一天补不完,导致男生心理压力过大,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3岁多么好的年纪,却因为作业没写完自杀了。这不由得让人唏嘘,中国孩子真是对生命太不爱护保重了,太缺乏生命教育了。
日本学者谷口雅春曾说,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最可怕的人,就是对生命没有敬畏
不外父母都太现实了,不肯意去探讨这种没什么用的话题。他们为了孩子努力着,就是想倾尽所有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事实却是,如果不给孩子做好生命教育,哪怕给他十套房,他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在生命教育缺席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更难把握好有限的生命。
生命教育不单单让人能爱护保重生命,更是能让人在活着的时候,活出生命的精彩,死的时候又能冷静地面对死亡。说白了,生命教育的本色是幸福教育、人格教育,一个受过良好生命教育的人,通常都比别人都活得幸福。







不尊重本身,也不尊重别人的生命
缺乏生命教育的人,最易轻生,他们不仅轻本身的生,也不尊重别人的生命。
随便在网上搜一搜,我们就能看到各种校园暴力:

重庆女生太肮脏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

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1人被刑拘;

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裸照;

……


对别人生命不放在眼里的人,不是理解不了别人的痛苦,而是根本就不在乎别人的痛苦,甚至还以此来自我满足。
不放在眼里别人生命的人,也许,会因为被人教训一顿能变乖。但对本身生命不放在眼里的人,一旦不放在眼里了,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16岁少年因姐姐不让玩手机,一气之下跳河自杀;

8岁女孩因家长不让看电视,一气之下从21楼跳下身亡;

10岁男孩因不肯写作业与父母吵架,直接爬上阳台要自杀。

……


小小年纪,就用轻生来解决问题,一方面是不懂事,另一方面不懂生命的宝贵。
因为不懂生命的宝贵,生命变成了可以任意丢弃的东西,可以用它来泄愤,可以用它来威胁,甚至可以用它来报复。
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只要活着,生命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缺乏生命教育容易没有责任感


在自传《流浪猫鲍勃》中,作者詹姆斯是一个瘾君子,每天游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垃圾桶里找吃的、睡在马路牙子上,只要一有钱立马就去买毒品吸。
就算有公益组织来帮他戒毒,詹姆斯也是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偷偷就溜走。总之,对于詹姆斯来说,活着不外就是混日子罢了,过一天算一天,改变是不成能的,这辈子都不成能。
这就跟不少人的生活状态一样,没有责任感,不懂要对生命本身负责,只是浑浑噩噩过日子,把一生过成一天。
后来,詹姆斯的生活中出现了一只猫,当不得不开始照顾一个弱小的生命时,他的生活好像都有了寄托。
一点点,詹姆斯改变了,不再像过去一样做个行尸走肉,他戒了毒、找了工作,最后,还写把与猫的故事写成了书。
每个人都知道本身毕竟会死,知道人生是何其的短暂,只有短短几十年说过就过。即使如此,该宅还是宅,该浑浑噩噩还是浑浑噩噩。
未来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太过于抽象的概念,不管未来发生多大的事情,都不会让今天的本身感到恐慌。
在电影《遗愿清单》中,男主被医生告知,还有最后三个月的寿命时,他才开始懊悔一生过得极其潦草。





缺乏生命教育的人,都在乐不雅观高估未来,仗着本身年轻就可劲造,觉得离生命的尽头还太早。可是,不测和明天哪个先来,谁也不知道。







如何做好生命教育?
给孩子留下10套房产很难,但做好生命教育,让他能对生命有更多的感知,让本身过得更加幸福,其实一点都不难。
如何做好生命教育,播播老师觉得这几点特别重要:
赋予孩子生命的意义
5岁以前,爸爸妈妈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绘本,例如《獾的礼物》、《外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当鸭子遇见死神》等,都能够很好地给孩子诠释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听上去很虚,但它才会让人懂得爱护保重活着的分分秒秒。孩子本色上的进步确实重要,但不能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就剥夺大人眼中那些无意义的东西。
如果他喜欢涂鸦,喜欢打鼓,那就让他们去吧~也许是一些你无法接受的事情,只要不影响学习、生活,多多鼓励他们多点无意义的事情吧!
用巧妙的方式告诉死亡
5岁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去养老院看看白叟,跟白叟聊聊天。不要惧怕告诉孩子死亡,你可以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去告诉他,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
从小就给他灌输生命短暂的概念,不要让他误以为每一天都可以拿来荒废。
保举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这部电影——《寻梦环游记》,电影用很可爱的方式告诉孩子,死亡的本相。





如果可以,养只宠物吧
人只有在弱小面前,才会生出怜爱与同情。
如果孩子有自理能力足以照顾宠物了,可以给他养一只小猫小狗,养宠物的过程会让孩子变得更有爱心、更有耐心,更加懂得爱护保重别人的生命。
当然,如果条件受限,那就让他去养金鱼,或者花花草草也可以。
别给孩子挡住了所有风风雨雨
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受挫,会替他遮挡很多风风雨雨,给他一个过滤处理过的世界。也许,你是庇护了孩子的纯真,但也让他少了感受真实世界的机会,罢休让孩子在本身的江湖去闯荡吧。
在比来的一期《我家那闺女》中,高亚麟的一句“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高亚麟说,父母会替孩子挡住死神,不管在什么年龄,孩子都看不到生命的尽头,不会觉得死亡离本身有多近。
但是,只要父母不在, 孩子才能一下看到,本来每日每夜的蹉跎之后,终有一天会像父母一样死去。
替孩子遮挡住死神,看上去这是父母的伟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是中国孩子太缺乏生命教育了。因为,在生命教育缺席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更难把握好有限的生命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本身。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教育的对象似乎只是功利化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仿佛是过度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而不是对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培养。
于是,一方面,我们惊喜地目睹教育的巨大发展和进步:教育的规模在日益扩大,知识量和信息量在不竭增加,基础设施在大大改善并正在走向现代化,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生正走向社会,加入现代化建设的行列;
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担忧地看到,教育越来越离开人的内心世界,离开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只有真正融于生命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本质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人的教育”。
没有生命,何来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人贱人爱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625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