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不会亏待努力工作的人,这便是动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第一次 发表于 2019-7-2 11:3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第一次
2019-7-2 11:36:59 4738 0 看楼主
前不久阅读《光荣与梦想:1932——1972》,这里面有个章节记录1965年11月9日美国世纪大停电,这一次停电波及范围广,停电时间长,4000多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但是很快,美城镇居民很快克服恐慌心理进入“造人”环节。因为九个月后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一天的婴儿出生率创下历史新高。当时还没有大数据分析,这便是数据的价值。

  普通市民抓住这突如其来的“小惊喜”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充分说明,生活需要打破一如既往的平静,甚至抓住小灾难都能变废为宝,这些外部的因素都是助跑的力量,让平淡的生活更有滋有味。而当时的批评者喋喋不休的反思工业革命带来的电器依赖症,实际上他们也没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脚步。

  5月10日,马老师在“阿里日”再次为102对幸运新娘新郎举行婚证,他说在阿里的活要认真干,家里的活也要认真干。每年的阿里日马云都会金句频出,这一次马老师让大家生活669,并且要多生孩子。这102对新婚夫妻当中,有超过20%夫妻都是阿里双职工,他们的选择及结合,其实就是对未来生活、工作的认可。

  前不久,马老师有关996的言论饱受批评。当初马云侃侃而谈的时候,网友说,你有钱说什么都对,可是马云稍稍有点“政治不正确”,这些伪精英就撕掉面纱痛斥马云,可见网络很善变。而马云996之后,再次提出669。不管你批评还是表扬,马老师都是心直口快直抒胸臆。

  从996到669,意味从工作到生活的切换,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然而,工作与家庭孰重孰轻,个人如何快速切换身份进入新的角色,夫妻双方谁的牺牲大一点多一点,谁更包容一点,这些都是艺术。有些智商再高的人都处理不了这类关系,白白让一些善于挖掘心灵鸡汤的人生导师捡了一个大大的便宜,让这些导师领着他们再次把生弄的一团糟。

  不得不直面一个事实,劳动输出的社会效率不一样,产生的社会价值也不一样。更何况,还有一些人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的底层挣扎人。

  上个月,杭州的一个小伙子因逆行被交警拦下罚款,小伙子加班这么晚,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做,女朋友催着他回家送钥匙。交警拦下他罚款,压垮他身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来了。年轻的一代不靠父母,在外面租房,面对买房,结婚,生子的压力。同样都是奋斗,好的企业几年就能解决问题,而这些差的企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榨干员工的青春,这压力如何释放?

  南京的环卫工人被戴上一块智能手表,只要环卫工人稍稍在原地呆的时间长一点,智能手表就会提醒工人该起来劳动。这些环卫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每月休息不到四天,而且有些还是临时工的报酬,正常的福利都没有保障。这些坐在办公室朝九晚五设计这种智能手表。再比如,大街小巷满街跑的出租车司机,他们交足份子钱才能拿到自己的利润,他们每天跑车超过14个小时,每月只有车辆保养的时段,他们才可以休息一两天,就这样的工作状态,他们也仅仅拿到四千多元的收入,还得承受滴滴等新行业的侵入。

  这些,这些高强度低回报的太多人就生活在我们周遭,他们有吐槽的声音么,公众是否是否考虑过996对这些工人的伤害?

  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这便是工作的价值。要不,每天在公司里面吭哧吭哧的忙活,拿着微薄的薪水,还得忍受办公室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升职和晋升遥遥无期,老板承诺对空头支票没有兑现,再多的情怀和理想都会成为泡沫,这样的工作再忙都没有意义。

  加班文化在bat等科技型企业很常见,原因很简单,有了好的产品及创意,都需要争分夺秒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你不努力,很有可能就被其他人取代,被其他公司取代,个人的晋升也就错失一个“风口”。当然,在这些企业,付出了总会有回报,资源和能力都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否则,谁愿意冒着透支身体的风险,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公司。判断一个工作好不好,就看你的付出是否得到了正常的回报,哪怕把这时间线可以拉长一点。

  不同的平台适合不同的人群,有人喜欢安逸,闯关独木桥考公务员;有人心甘情愿做码农。路是自己选的,用脚投票就是最好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bat等企业人员流动快的原因,资源有了,平台搭建起来了,翅膀硬了了就飞了。而烂一点的企业,资源和平台匮乏往往也是个人晋升的瓶颈。

  好的工作其实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份保障,对未来多一份自信而已。幸福生活的真谛就是平衡,身处其中的家庭成员要协调处理各类关系,例如夫妻关系,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妥协让步当中收获最好的幸福。这便是生活的平衡。

  个人努力了,争取了,调整了,改变了,也就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第一次 当前离线
新手上路

查看:473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