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年庄(桩)与窑湾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1-8-17 17:0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1-8-17 17:00:51 8764 1 看楼主
万年庄(桩)与窑湾圩

钱宗华








话说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春寒料峭,高宗帝第六次南巡,沿大运河顺水而下。龙舟刚到邳州境内万庄村北首(现万庄涵洞出水口北旁)已时近黄昏,传旨泊岸,驻跸临时修建的水上行宫,按清廷内务府关于南巡作息计划应休憩数日,访察民情。
风声不胫而走,翌日早上,运河两岸人山人海,当地民众夹道欢迎,奔走欢呼,盛况空前。地方大小官员、乡绅及富商巨贾为邀圣宠,纷纷前来接驾、庆贺,由总管命人唤入,匍匐叩见,进献古董、字画等。窑湾镇上粮商臧某人送礼白玉环一只,白玉鹦鹉一对,盐商闫某人送礼明代唐寅真迹“采莲图”一幅,南红玛瑙手镯一副。
唯有窑湾圩圩长臧鲁运(咸丰年间圩主臧崇品的祖父)两袖清风,面见皇上,诚惶诚恐,行三跪九叩大礼,曰:“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皇恩浩荡!佑民千秋!福泽万代!”礼仪毕,臧鲁运哆哆嗦嗦,告罪:“鄙人身为窑湾圩为官一任,该圩地势低洼,四面环水,又居沂、运河行洪之枢纽,象浮游在烟波上的一叶无系孤舟,每当山洪暴发,大有被湍流冲走之势,十年九淹,田地欠收,百姓饔(yōng)飧(sūn)不继,民不聊生,鄙人失职,惭愧,今日寒酸迎驾,死罪,死罪。”高宗帝曰:“朕今南巡至此,知汝力为地方,深明大义,为民请命,精神可嘉,何罪之有?!”臧鲁运闻言忙答:“草民谢主隆恩”。
大约一盏茶功夫,内务府总管展开锦轴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水频发,连岁大饥,窑湾堪忧,免征乾隆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年地丁钱粮及杂税,普赈灾区饥民麦、豆二千石。钦此。窑湾圩长臧鲁运在下接旨。”诏书读罢,文武大臣及地方乡绅,山呼向北谢恩。
见驾之余,高宗帝将大运河窑湾上游两岸村庄猫儿窝更名为锚窝,万庄更名为万年庄(桩),河形更名为河绳(寓意锚、桩、绳把窑湾圩紧紧地拴牢)。天子口谕,确也灵验,自从御名锚窝、万年桩、河绳之后,虽然历年洪水猛涨,但水涨地高,窑湾圩岿然不动,市民百姓照常安居乐业。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也许是粘上了当朝天子金口玉言的福气呢。
运河两岸这些具有历史典故的村庄虽经迁移另处,但庄名沿用至今,传奇故事盛传不衰。又有人说窑湾圩内常居高(篙)、韦(桅)、彭(篷)、赵(棹)、蒋(桨)等姓人家,就是没有舵姓。否则,有了“舵”就能把稳方向,窑湾圩就一泻千里入江归海喂鱼鳖啦。


本文作者系新沂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员,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我是会员 发表于 2021-8-17 17:02:3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我是会员
2021-8-17 17:02:33 看楼主
好文章!欣赏了!窑湾古镇,远近闻名。民风淳朴,风景优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8764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