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九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芮悦7312 发表于 2022-8-31 14:0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芮悦7312
2022-8-31 14:05:18 33369 6 看楼主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每天一篇名家散文/随笔/经典短篇/语录,涵养心性,变化气质。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及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他认为治学应“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这种大气魄,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诗文录于《象山先生全集》。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这种罕见的大气魄,在中国思想家中,独一无二。陆九渊一生授徒无数,却没有留下专著。有人曾劝他写书,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主张:“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含意有二:



第一,以心求道,而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
学者的任务是探明天地人生之道,并用之于实践,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即使将六经背得滚得烂熟,却不能明道,不能行道,跟没有学习毫无二致。为此,陆九渊还提出了一个口号:“一意实学,不事空言。”
有人会问:学习六经不就是为了明道吗?陆九渊显然不同意这个观点。事实上,人们学习、理解、运用、迷信六经,是基于一个假设:六经之旨即是道。但实际上,六经某些观点也许总结出了部分社会与人生规律,某些观点却偏离了社会与人生规律。这就是说,创作六经的人未必真正明道,六经的观点也不等于道。那么,通过学习六经而明道,不是缘木求鱼吗?
按陆九渊的观点,一个想明道的人,应该“发明本心”,用心去体悟道的本原,而不能寄希望于六经。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崇古非今”,老是觉得古人比现代人聪明,古人的东西总是好的,是牢不可破的经典。陆九渊敢于怀疑、看轻六经,在当时可以说是通天彻地的觉醒。



第二,借助六经,为自己服务。
陆九渊虽然看轻六经,但并不完全否定六经的价值。他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把六经当作明道的工具。用现代话来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陆九渊是一个作风严谨的儒学大师,他说“六经皆我注脚”,绝非故作惊人之语而哗众取宠,更不是“恶搞”经典。他为人谦和恬淡,“不求声名,不较胜负,不恃才智,不矜功能”。他看轻六经的地位,体现的是一种一心求道的治学态度。他曾经说:“某少而慕古,长欲穷原,不与世俗背驰而非,必将与圣贤同归而止。忘己意之弗及,引重任以自强,谓先哲同是人,而往训岂欺我,穷则与山林之士约《六经》之旨,使孔孟之言复闻于学者;达则与庙堂群公还五服之地,使尧舜之化纯,被于斯民。”由这段话,我们可看到他的人生志向。



“六经皆我注脚”这句话,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身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就会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必须被动地学习老师、政府认为很好的学问。不可否定,任何学问都是有价值的,但它对于我的价值仅仅在于我喜欢它,或者我能用它为我的人生目标服务。如果我不喜欢它,又无法利用它带来好处,它对我来说就是毫无价值的。如果具备了这种理念,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高级学问的光环所迷惑,就能在任何知识、学问面前反客为主。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LXY茜妹儿 发表于 2022-8-31 14:12:31 | 只看该作者
7#
LXY茜妹儿
2022-8-31 14:12:31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zhongdafanbo 发表于 2022-8-31 14:10:31 | 只看该作者
6#
zhongdafanbo
2022-8-31 14:10:31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暹诺 发表于 2022-8-31 14:09:35 | 只看该作者
5#
暹诺
2022-8-31 14:09:35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愿妹控皆有实妹 发表于 2022-8-31 14:08:50 | 只看该作者
学以致用[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491276464 发表于 2022-8-31 14:07:25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491276464
2022-8-31 14:07:25 看楼主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bibbb 发表于 2022-8-31 14:06:2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bibbb
2022-8-31 14:06:22 看楼主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天下学问,为我所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芮悦731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3369 | 回复:6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