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豪轶事:美人如花隔云端—冯梦龙来邳州(作者:崔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10-26 11:2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10-26 11:26:12 2855 0 看楼主


今天我们看到的脍炙人口的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就出自曾来邳州旅游、采访的文学大师冯梦龙之手。

冯梦龙(1574一1646),明朝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名门世家,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它笔名还更多。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崇祯七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冯梦龙任寿宁知县是一位清廉的地方官,作为穷乡僻壤的父母官,他捐资修建公共设施,为百姓办过不少实事,被多种方志列入循吏传。四年以后回到家乡。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在清兵南下时,还以七十高龄,奔走反清,他除了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应该也直接参与了抗清斗争。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也有说他被清军所杀,终年七十三岁。

他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这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冯梦龙、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

青年冯梦龙是一位风流才子,在生活上放荡不羁,但他是不愿受封建道德的约束。大约在万历二十几年,曾经和妓女侯慧卿有过一段“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放诞生活,但结局极不美满,冯梦龙对色艺双全的苏州名妓侯慧卿动了真情,而侯慧卿最终从良,相对而言,侯慧卿对冯梦龙的感情似乎要淡一些,最终没有嫁给冯梦龙,使冯梦龙在感情上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而冯梦龙才有“单相思万万不值半文钱”的感受。他大病一场,写下了忆侯慧卿诗三十首,从此不踏青楼。认识到“娥眉本是婵娟刃,杀尽风流世上人”。刻骨铭心的恋爱悲剧,不仅改变了冯梦龙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更深深地影响了他对感情的认识。肯定生死不渝的爱情,谴责负心薄情的行为,成为冯梦龙的一生创作、改编、评点婚恋题材作品永远不变的主题。今天我们能从冯梦龙的“三言”中见到近乎黄色的描写,完全站在封建理学家道德观点的说教、评论。这正是冯梦龙特殊的经历,复杂的心理所矛盾的一面。

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封建的理学家们不愿任用他,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也正因为如此,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奠定了他中国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如果没有他的辛勤劳作和超出同时代人眼光百倍的见识,那些到明代已散佚殆尽的宋元话本以及在民间流传的歌谣、笑话、戏曲,都将自生自灭,使文学史上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冯梦龙的这些工作成就,实可与孔子删定《诗经》的意义并肩媲美!

冯梦龙具有鲜明超时代思想意识,他任寿宁知县,当时福建寿宁盛行的溺杀女婴的陋俗,他亲自起草发布《禁溺女告示》:“一般十月怀胎,吃尽辛苦,不论男女,总是骨血,何忍淹弃。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并严加禁止。

在人口问题上,他是最早提出了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计划生育”主张。他认为“人生二男二女”,势必造成人口大量膨胀,无法养育,因此“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之?”(《太平广记钞·古元之》批语)这里,冯梦龙虽然认识不到造成当时人民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他首先突破了长期以来以“多子多孙为福”的传统思想,看到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的关系,提出了每对夫妇最好只生两个孩子的主张。

冯梦龙为了写爱情小说,做了大量的调查了解。邳州的青陵台产生过中国最早、最完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爱情故事,冯梦龙当然要来了解。这就产生了完全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的《过青陵台有感》:“韩凭夫妇两鸳鸯,千古情魂事可伤。莫道威强能夺志,妇人执情抗君王。”这也是众多咏青陵台诗中最平民化的一首。

冯梦龙生活的年代,西方处在文艺复兴时代,初步产生了资本主义的雏形。与之遥相呼应,中国也产生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东方文化的文艺复兴。其中冯梦龙、汤显祖是杰出的代表。但甲申(1644年)满人入关,奴隶制的游牧民族战胜封建制农耕民族,野蛮取代文明,前进变为倒退。这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文艺复兴也在在异族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尽管这个政权后来吸收汉文化的传统,创造出了“康乾盛世”,那只是落日余辉。造成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文化落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285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