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咕喽眼子,?(nèng)讹人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自知则知之 发表于 2021-8-18 08:3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自知则知之
2021-8-18 08:35:11 10767 1 看楼主
小咕喽眼子,?(nèng)讹人的

文/枫声




“小咕喽眼子,?(nèng)讹人的”,是一句经典的邳州方言,表达的是厌恶和愤怒之意。现在偶尔还使用这句话的,年龄起码在65岁以上;现在偶然还能想起这句话的,年龄早过了不惑之年。
这句话较为广泛的使用时期应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那时候的农村,家家都有三五个孩子,家家都有鸡狗猫猪兔之类的小牲畜;那时候的农村,鸡狗猫猪兔是散养的,大人们忙于农活,小孩子们少有看护,也近乎于散养散放。所以鸡兔们常会跳上饭桌,吃了剩菜或是忘了收回筐里的煎饼;所以小孩们满村满庄里游荡,拔了谁家院墙边的豆苗或折了还没长成的甜秫秸等等。每当这时候,拄着拐棍的老太或顶着“手扶子”的二奶三婶们准会边追打边斥骂:“小咕喽眼子,?(nèng)讹人的!”
“小咕喽眼子,?(nèng)讹人的”,虽合并使用居多,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俗语,时常会分开使用。
“小咕喽眼子”有时会去其“小”而称作“咕喽眼子”,用于小孩也用于体型较小的牲畜,而使用人多为中年或上了年岁的妇女。仔细想想,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为什么要把小孩和小牲畜称为“咕喽眼子”呢?是不是因为小孩、小牲畜好动、顽皮,常会把收拾好的东西搞得乱七八糟,甚至搞破坏?想想那些小孩小牲畜,眼睛亮亮的、骨碌骨碌乱转,脚步轻捷,除了睡着,永远没有个安静的时候;叫“咕喽眼子”,还真的很形象。
为什么使用“咕喽眼子”的多是中老年妇女?男人们为什么对这个词多是避而远之?是不是因为女性长辈们使用的频率过高,导致男人们觉得这是一个“娘们唧唧”的词?
“?(nèng)讹人的”单独使用,则不仅仅用于小孩小牲畜,上到飞鸟下到游鱼、中间到人世间的各色人等,似乎皆可使用。据《康熙字典》的解释,“?”的意思是“狗毛”。那么它是个名词。而在我们邳州方言里,“?”多作副词使用。“?(nèng)讹人的”、“?能的”、“?好(孬)的”、“?自的”等表达感叹的短语里,“?”的意思等同于“怎么这样”。
我的记忆里,老家前排姚队长家后的张老太最频繁使用“小咕喽眼子”和“?(nèng)讹人的”这两个词,“这是谁家的小咕喽眼子”、“怎么恁娘?(nèng)讹人的”,几乎是她不离嘴的两句话,嘟嘟囔囔,让小孩们望而生畏。老太太喜欢养猫,猫下了崽难免送人。据说猫尾巴里有根筋,两个月左右得把筋给抽出来,否则猫长不大。老太太有手绝活,就是给猫抽尾巴筋。据说,她是用牙齿咬住猫尾巴梢,双手按住猫屁股,脖子一扭,就给猫抽出了尾巴筋。我没有亲见过她的“功夫”,但小时候的我就想象得到:那猫是怎样的惨叫凄厉!
邳州方言具有形象性和浓郁的情感性,“小咕喽眼子”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小咕喽眼子,?(nèng)讹人的”,有厌恶,有愤怒,也有厌恶和愤怒之下的无可奈何的怜爱——都是离不开的可爱可厌的小家伙,能怎么着呢?!
小孩少了,金贵得不得了;散养鸡兔猪,早已成了过去。失去了语境的“小咕喽眼子,?(nèng)讹人的”已经少听人说了。岁月流逝,时代向前,“小咕喽眼子,?(nèng)讹人的”正在和终将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邳州河西 发表于 2021-8-18 08:36:2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邳州河西
2021-8-18 08:36:23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自知则知之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0767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