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门外文谈】讲究一点含蓄 切忌标语口号 | 文艺随笔 周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标准好人真的
2022-2-2 23:03:53 8603 0 看楼主


     每天微信圈子里,诗歌占具“半壁江山”,写诗的朋友真不少。有的诗,读了一遍,就感到淡然无味,不想再读第二遍了;而有的诗,却百读不厌,就像吃橄榄似的,越嚼越有味道。何因?就是因为前者太直、太露、太标语口号化了,要表达的诗意,自己都说完了,没有给读者留下回想的空间;而后者含蓄,将异常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深含于艺术形象之中,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读者,让读者去回味、思索、体会、领悟。

   宋代的梅圣俞说过:诗如果能“意新语工”就是好诗了,但最好的诗是要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妙言历来为人们称道,确实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含蓄的特点。

   我们现在所说的含蓄,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就内容说的,指诗文中的含意深隐,有言外之意。二是就手法说的,指艺术表现时要采取含蓄的手法,千要不要“标语口号”那样喊。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含蓄不是含糊。所谓含蓄,是指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在诗里表现得深藏不露,能使人见之于言外。我们讲含蓄的诗好,并不是说不含蓄的诗都一定不好。有些诗形象贫乏,用标语口号图解概念,确实象白开水一样无味,但也有些诗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体现于生动的形象之中,虽不含蓄,却也能成为受人喜爱的佳作。比如杜牧的抒情小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虽有问有答,并不含蓄,却也很有情味,表现了杜牧特有的明朗俊爽的风格。

   总之,我们提倡含蓄,认为含蓄是一种很好的艺术表现手法,认为诗人有必要运用这种手法,把诗的含蓄表现得深藏不露,让读者象吃橄榄一样去咀嚼其中的味道,以推动诗歌创作向宏大远景的方向发展,给社会提供更多的美味精神食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标准好人真的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860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