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尖上的美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peter_boy9
2018-10-7 20:55:27 3868 1 看楼主
美食,如果得了书香的浸润,那它的滋味,不仅在舌尖,还会在心尖,那些美食化成文字,在心中一遍遍熨烫,绵远悠长……

苏轼被贬惠州时,发现了一种烤羊脊的美食:惠州市井寥落,然每日必杀一羊,苏轼不和那些达官贵人抢羊肉,却看上了便宜到没人要的羊脊椎骨,和杀羊的人讨来,水煮、酒渍、撒上焦盐一烤,敲骨吸髓,竟然吃出蟹的味儿来了。苏轼一边吃着羊脊肉,一边喝着家酿的桂酒,这也是苏轼到惠州的新发现,在一首诗里苏轼曾盛夸此酒,称此种酒如能开怀畅饮,会感到浑身轻灵飘逸,可飞行空中而不沉,步行水面而不溺。苏子吃羊脊喝桂酒时,当然少不了知己——朝云红袖添香。





苏轼与朝云,初相遇,在杭州西湖,她身上有这湖光山色孕育出的钟灵毓秀,无论淡妆还是浓抹,总相宜,增一分或减一分,不是太浓就是太淡。他教她认字、写诗、填词……她极用心、极聪慧,一点就通。“这正是地灵人杰,天地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苏子给朝云的,是一个诗意保留的世界,朝云给苏子的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的知己之情;是苏子被贬岭南时,朝云的誓死相随、不离不弃。惠州的一天,秋风起,落木萧萧,苏子强打精神对朝云说,唱一首《春景》,唱一首《蝶恋花》吧,朝云于是清喉婉转,唱起“花褪残红青杏小”,可是,刚唱一句,突然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问她怎么了?朝云含着泪,回答说: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子忠而被贬,人在天涯,遥望故乡,在这故作豁达的背后,隐藏着多少难言之痛,只有朝云最懂。朝云在惠州去世后,尤爱诗词的大学士,终生不复听此词,这种懂得成为苏子心中永远温暖却又伤痛的存在。





表面看起来,苏轼在惠州的生活,有红颜知己,有酒、有肉、有诗情,过得十分愝意,但其实当时的惠州人烟稀少,瘴疠横行,条件十分艰苦。苏子在惠州的生活不是诗,只是被苏子过成了诗。

仿佛就在眼前,苏子一丝不苟地剔深藏于羊脊间的肉,那一下一下是那样热诚,透出对生活的执著和永不言弃的劲头,因为每日只杀一羊,又不能和那些达官贵人抢肉吃,本是没有肉可吃的,苏子却在绝望中焕发出生机,在看似不成能中创造出新的可能,这创造是独特的品味加灵巧的心思,水煮、酒渍、撒椒盐、火烤,然后那羊脊便脱胎换骨,有了蟹的鲜味,虽仅小小的一口,却满足了味蕾的全部需求。羊脊有了苏子的提携,登上了大雅之堂,和蟹处在了同一个级别上。

蟹文化也是文人雅士的文化,常和诗酒联系在一起,李白曾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的诗句,尽显名士风流。红楼梦里的螃蟹宴则更是雅到了极致, 事情的起源是湘云要参加海棠社,先作东邀一社,这由头就很雅;其次,螃蟹宴的环境也雅,摆在藕香榭,藕香榭盖在水中,曲廊相通,跨水接岸,竹桥曲折,桂香隐隐;器具也雅,两张竹案,风炉煮茶烫酒。风炉原是唐代专用于煮茶的一种炉子,形如古鼎,简净又厚重,是一种崇古的诗情画意。





这是吃蟹、饮酒、赋诗的前奏,主角还未登场,就已雅的细致、雅的格调、雅的古色古香,这雅与人间烟火巧妙结合在一起,热腾腾的螃蟹,与合欢花浸的酒、菊花诗同时登场,大不雅观园里众才女,各展诗才,菊花、蟹都入了诗,以菊花明志,以蟹讽世人,雅得肆意、雅得酣畅淋漓。





吃蟹的雅,高山仰止,可远不雅观而不成亵玩焉,而羊脊就不一样了,它是属于民间的、大众的,经过苏子的改造,它生动起来、情趣起来,也光芒起来,它被写入苏子的文中,流转千年,成为有苏子标签的美食。我们一边吃肉、饮酒,一边遥想苏子,然后这酒肉就风雅起来,我们的心灵就丰硕起来,醉眼朦胧中,苏轼从宋代丰神透逸的向我们缓缓走来,衣袂飘飘、屐履蜿蜒……美食的滋味从舌尖转到了心尖,仿佛赴了一次心灵的盛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狼嗥 发表于 2018-10-7 20:56:0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狼嗥
2018-10-7 20:56:04 看楼主
好美的一篇文章,品之若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peter_boy9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868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