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校说|对话苏外总校长:构建敞开式体系,鞭策教育国际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haodong833
2018-10-8 08:24:04 3158 2 看楼主
栏目简介

“微校说”栏目,连接全国名校,与千名校长面对面。分享名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搭建更权威、更便捷、更专业、更新颖的家校沟通桥梁。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小编在采访苏州外国语学校的董彬总校长时,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也是这所学校坚持的教育使命。



苏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4年,位于苏州高新区,是一所办学形式开放多元、外语教学特色鲜明、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化学校。

本着“本质培养,文化关怀”的教育理念,学校实施精细化办理、精品化课程、精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最具国际对话力、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校,培养阳光自信、富有朝气,善于表示与表达,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核心素养、通晓中华文化的中国公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外国语学校,听听董彬校长的教育理念。





苏外的国际教育是一大亮点,在苏州家长的伴侣圈中口碑十分不错,影响范围很广。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慕名而来学习。现在的国际学校也越来越多,您理解的国际教育是什么样的?



打破校园围墙,构建敞开式教育体系,探索教育的融合、多元和开放,是近年来苏外一直追求的目标。

基于这样的目标,苏外探索“1+X”教育模式:“1+X”课堂教学,引导课堂从一门学科到多门学科的融合,即“1+X”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研发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在一门英语的基础上,开设德、日、法、阿、西五门小语种课程;“1+X”多元评价,在结果性评价之上,追踪老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综合性、过程性评价;“1+X”角色转换,老师既传授学科教学,又是学生的生活导师、共同成长的伙伴;“1+X”资源融合,把一所学校,一个学部,一个学段看作“1”的同时,也设计和构建各个学部,各个学段的资源整合。希望通过“1+X”模式的构建,进一步对外扩大教育资源,形成苏外大教育、大平台、大格局,培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创新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视野、境界、格局上能够得到提升。



一个新苏外,它崇尚智慧、追求荣耀、敢于担当、凝聚力量。所以,苏外人也凝聚着智慧、荣耀、责任、力量这四个关键词,不竭丈量世界的宽度,思考教育的深度,传播人文的温度。

围绕国际教育的话题,我想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想法:我们对国际学校新时代的定位,对国际课程本土化的实践,对国际合作新格局的构建。

不管一所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如何开放,都应该牢记一个使命,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因此,苏外就是要建设一所最具国际理解力,国际对话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学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阳光自信,富有朝气,善于表示和表达,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核心素养,通晓中华文化又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国公民。



在新时代,又呈现出文明趋同文化求异的特征。正是由于这样,我们应该要有差异融合的探索,注重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的结合,在引进融合的过程中做整合中国元素的国际教育,在国际教育中强调中华美德和中国智慧,通过人才的多元培养,让我们的学生具有面向世界的视野,走向未来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近两年,苏外也在不竭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包罗与西班牙最顶级的私立教育集团达成合作、美国标的目的苏外也扩展成为三大学区海外校区。与此同时,紧跟“一带一路”步伐,研发多语种创新项目,在国际学术方面,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实现合作双方的人员交流,合作研发教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此,让我们的学生通往世界的道路更加宽广。

在苏外国际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带着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面向未来,承担起中华文化使者的责任,扩宽各种渠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和智慧。





2015年9月,学校引入马术和高尔夫两门选修课;2016年3月,引入3D打印课程;2016年9月,引入美国MLB棒球课程,2017年9月引入英国ASDAN课程,2018年9月又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和森林课程,苏外开设绅士班、菁英女班、英特班、淑女班…… 苏州自主设计多元课程的初心是什么?



加速创新驱动,使苏外近两年来取得了许多教育成果,除了英国ASDAN课程、美国MLB棒球课程以外,新学期,试点文理融合的跨学科教学模式AC项目和苏州首家森林幼儿园也将正式实施,我们的初心是为了让学生有个性、有特长,多元化地成长和发展。



学校注重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苏外对于学生的规划已经不再局限于各门科目的高分,和目标大学的制定,而是把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只有一个对于未来学习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充满热情人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我们自主设计多元课程,是希望学生能够找到本身所喜欢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不希望从苏外走出去的孩子都是一个模样,他们应该在苏外找到各自的追求与梦想,每一个苏外孩子都是并世无双的。





多语种学科发展是苏外的特色,董校长提出了“多语种+”的理念,您可以介绍一下吗?



如果语言没有深度挖掘的价值,也不会源远流长,任何语言都是一样的。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苏外很早就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以英语为特色,突破传统教育,并在多年前在初中开设德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五门小语种,为学生打开了走向国际的另一扇门。但当今世界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和不竭加剧的全球化趋势,使得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突破了单一模式教育,于是“多语种+”的概念应运而生。

“多语种+”理念:一是将多语种向上延伸,打通出口通道,我们已经有连续三届的学生通过德语参加高考,并获得大市第一、第二的好成绩,西语班同样也打通向上升学渠道;二是往深度挖掘,“+”的另一层含义不是多加一门语言,而是专业和精通,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要学习背后的文化和专业领域的知识,这样走出去才能掌握国际话语权,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影响和成就。

这个理念能给孩子的语言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依托我校现有小语种成果和优势,“多语种+”还在不竭提档升级。积极探索小语种的语言教学与升学的有机结合,融合多门小语种,为学生的国际化升学提供个性化定制和更多元地出口。苏外的多语种特色课程构建,已经实现从工具教育到技能教育的转变,从会说外语、说好外语,到通过语言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实现多语种思维的灵活转换,从而达到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度,帮手学生扫除跨文化创新交流上的语言障碍和思维障碍。





对于当前教育界比力热的话题——“核心素养教育”,董校长您是怎么看的?咱们苏外在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方面有哪些举措?



实践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学科、课程、资源的融合,分享、对话与合作是基础。面向现实与未来,开放资源,融合共享将会成为教育新常态。

我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注重四个跨越:第一个是跨行业的教育,第二个是跨学部的选修,第三个是跨学科的研究,第四个是跨文化的交流。

跨行业的教育,我们会利用有很多的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在建构课程课程的时候,按照校情、学情,加以中国化的、校本化的改造。

超越学校的学校,单靠教育系统内自我循环显然是不够的。因而,我们正以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创造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鼓励社会各类人才为学生任教,构建教育与社会的立体交互;引导课程向生活开放,向时代开放,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跨学部的选修,苏外从18个月到18周岁,有早教、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学段都有两个学部:实验部、国际部,每一个学部的课程向每一个学生全面开放,打破壁垒,全方位开放,跨学部的选修。

跨学科研究,核心素养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多学科的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的效果,强调跨学科、多领域做工,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课程,学校要设计跨学科课程,从基于学科的学习转变为基于项目的学习。

跨文化交流,作为国际化学校,不竭地走出去和请进来,在中外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跨文化能力得到了培养。

通过四个跨越来实现三个转变:即第一个是由学科教学向全人教育的转变,第二个是由单纯的教学模式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第三个是由工具教育向全人教育的转变。



这两年苏外教育集团化办学步伐很快,去年起,苏外便陆续在南京、泰州、相城、江阴、昆山、连云港办起了分校。想请问一下董校,作为总校长,您能告诉我们,苏外快速发展的目标和使命是什么吗?





新时代背景下,新政鞭策下,为苏外教育集团化办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民办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苏外二次创业,在创新升级的十字路口,面对教育格局不竭变化,要求苏外做出积极思考与回应,面向未来,以长远眼光高点定位、高点谋划,承担起新的使命。

两年的快速拓展,苏外已经形成“一总六区”教育大格局,探索建立健全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体化运行机制。苏外作为总校,做好“孵化器”,积极支持泰外分校、相城校区、昆山校区、江阴校区、连云港校区、南京校区的发展、筹建工作,主动担当,承担起共同发展的历史责任。

新学期,在加快教育布点的同时,以苏外总校为主体,将集聚其他各校区教育资源,通过多校区、跨区域的协与联动,打通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通道,在教师发展、课程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为教师建立资源库,提高实战能力。在“一总六区”教育大格局下,实现总校与各校区协同发展,携手共进,资源开放,教研联动,活动协同。我们的使命当然是为了学生,我们想把优质的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



非常感谢董校的解答,现在正值开学季,对于即将开学的,开启新征程的学子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面对未来,请带着感恩的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忘记学校的栽培之恩,不要忘记师长的教导之恩,不要忘记祖国的护佑之恩。

面对未来,请带着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是一个不竭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想要冲出重围,站稳世界舞台,你们必然要拥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面对选择不随波逐流。

面对未来,请带着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把视野朝向整个世界,承担起中华文化使者的责任,扩宽各种渠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华和智慧。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也希望同学们以梦为马,将本身的人生梦与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与这个世界相融相通。

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祝福同学们拥有一个幸福、精彩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gz633cn 发表于 2018-10-8 08:24:5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gz633cn
2018-10-8 08:24:57 看楼主
[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axiao 发表于 2018-10-8 08:25:54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axiao
2018-10-8 08:25:54 看楼主
什么都是外国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haodong833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158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