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扫盲日”与开放的心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夏。 发表于 2018-10-10 16:5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小夏。
2018-10-10 16:58:53 4230 0 看楼主
作者:马建红 法学博士

第一次知道还有“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这样一个节日。网上查了一下,本来这个节日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设立的,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其目的在于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重视文盲现象,促进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水平,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在校学生不外早辍学、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机会,达到能够识字的目标,最终增进人际的沟通,消除歧视,促进文化传播和社会的发展。

和其他节日比拟,“国际扫盲日”几乎不怎么引人注意,从民众角度来看,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做家长的,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可以俭省,唯独在子女的教育上绝不含糊,日子过得再拮据,家长的誓言都必然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去读书”。再加上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倡导和要求,城市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读到大学毕业,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也差不多都能把初中读完,读书看报绝不成问题。

不外,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孩子的教育状况依然堪忧。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家,愿意把孩子送到教育资源相对不错的城镇去上学,加上贫困偏远山区很难吸引到优秀师资,一些地方出现了师生人数很少的学校,于是这些学校只能进行撤并,这就使一些地方的孩子需要奔走风尘走好几里山路,去别的村子才能读到书。于是一些无奈的家长只能任由孩子辍学,早早地外出打工。当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后,所能从事的职业非常有限,收入低微,而自身生活条件的低下,又会使他们的下一代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在这些辍学的儿童中,又尤以女孩儿为多。在农村重男轻女的不雅观念还是比力严重的,女孩较早辍学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在中国古代,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人们认为女子只要谨遵“三从四德”便是守了妇道,只有那些殷实之家的女孩子,才有识文断字的机会,而其才情也并不在于提高她们本身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未来的婚姻中增加一些筹码。直到近代中国社会遍及觉醒的时期,这一状况才有所改不雅观。而对女子社会价值的认识,则是从女性对整个民族本质提高的层面开始的。1892年,郑不雅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中特列《女教》一章,提倡要禁裹足、兴女学,使女子“他日为贤女、为贤妇、为贤母,三从四德,童而习之,久而化之;纺绣精妙,书算通明;复能相子佐夫,不致虚糜坐食。”兴女学的目的依然在于培养贤妻良母。1898年4月,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成立,它仍然以为将来造就贤妻良母为办学宗旨。

在梁启超为该校撰写的《创设女学堂启》中有云:“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兴国智民,靡不始此。”即为了提高民族整体本质,须从提高女性的素养着手,因为女子受了教育,于国、于家、于己、于子女都将有利,女子入学堂读书,才能成为男子的“贤内助”,才能承担起“母教”的责任,才能强国保种,挽救社会危机。尽管对于女子教育的重视,依附于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大局”,但在客不雅观上倒也鞭策了女学的发展,使女子有机会走出庭院重门,走向社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与一百年前比拟,如今女性的社会地位已有了显著提高,这与女性可以与男子一样享有进入学堂、读书识字的“脱盲”有密切联系。不外传统不雅观念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当一个家庭生活比力困难,满足不了所有子女的学习需求时,辍学为家庭做出牺牲的往往只能是女孩子。所以,在“扫盲日”里,我们尤其应该关注的是那些农村辍学的女生。

“成年文盲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国际扫盲日”的目标之一,这在我国也已不再是问题,或许把它切换成“让每一个成人都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更为合适。这是因为在这个知识更新节奏加快、专业分类越来越精细的时代,纯粹的文盲没有了,却造就了许多其他的“盲”,比如“科盲”“法盲”“投资盲”“音乐盲”等等,这类“盲”的存在,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文盲,因为虽然无知者无畏,但对专业知识的无知更容易与刚愎自用结盟,二者的结合,造成的恶果更不行思议。所以,让成人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是扫各种“盲”的最佳途径。

“扫盲日”的设定,或许在于督促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识字的脱盲,而应追求“识字”之后的学习。脱盲是暂时的,学习的能力则是终身的,它可以使我们面对一个未知和全新的世界时,保有一种长盛不衰的求知欲望,拥有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的心灵,在求知上永无止境,这或许是“国际扫盲日”的当下意义之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小夏。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23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