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古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读心 发表于 2018-10-12 00:00: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读心
2018-10-12 00:00:56 4731 14 看楼主
又到了开学季,又到了家长关心孩子学习的时间。有一项学习内容,虽然很多人都忽视了,但其实怎么强调它都不为过,那就是给孩子的古诗教育。你是希望本身的孩子看到落日就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还是张口就说“卧槽,这夕阳!卧槽,还有鸟!卧槽,真好看”。是希望孩子在看到大海的时候说“大海啊全是水,马儿啊四条腿”还是“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呢?
为了避免孩子长大成为语言乏味的人,从小给他们一些古诗和国画的教育,怎么说都不为过。说到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能力,中国古代灿烂的诗歌,可以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到了诗教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不雅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孩子啊,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不雅观察社会,可以交往伴侣,可以怨刺不服。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虽然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但是后世的诗歌无不具备这样的作用。例如有描写自然景不雅观的诗:






有描写动物和植物的诗:






有描写人文景不雅观的诗:






有描写亲子关系的诗:






有讲古人学习心得的诗:






还有描绘节日的诗:






古诗中还向我们呈现了四季不同的景致。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关于古诗教育的这种种特色,最新出版的古诗集+国画集《给孩子的古诗》都包含了。它可以让孩子通过看国画来学古诗,提高国学修养。
这个绘本精选了73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古代的诗,配之以精美制作的73幅国画,为的就是让孩子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所精选的古代的诗,既简单又有深意和意境;其中所配的国画,融诗画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上让孩子拥有这样一份不成多得的开学礼物的伴侣,请点击上面的京东链接购买。现在购买可以参加京东满200减100的活动。

想了解更多,还可以微信关注:apricotopi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HPWANGMING 发表于 2018-10-12 00:01:4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HPWANGMING
2018-10-12 00:01:4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远航 发表于 2018-10-12 00:02:2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远航
2018-10-12 00:02:20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jiansen 发表于 2018-10-12 00:02:45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jiansen
2018-10-12 00:02:45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宇达传说 发表于 2018-10-12 00:03:09 | 只看该作者
5#
宇达传说
2018-10-12 00:03:09 看楼主
嘟嘟的古诗也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xl623054 发表于 2018-10-12 00:03:50 | 只看该作者
6#
xl623054
2018-10-12 00:03:50 看楼主
转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JERRY仔 发表于 2018-10-12 00:04:41 | 只看该作者
7#
JERRY仔
2018-10-12 00:04:41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SUPERMAN161 发表于 2018-10-12 00:05:34 | 只看该作者
8#
SUPERMAN161
2018-10-12 00:05:34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佰般娇媚 发表于 2018-10-12 00:06:29 | 只看该作者
9#
佰般娇媚
2018-10-12 00:06:29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aikaren 发表于 2018-10-12 00:07:06 | 只看该作者
10#
aikaren
2018-10-12 00:07:06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读心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731 | 回复:14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