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爸爸、妈妈教育方式的边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tven 发表于 2018-10-18 10:30: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stven
2018-10-18 10:30:51 3136 0 看楼主
孩子跑进厨房,非常悲痛地大哭起来:“妈妈,爸爸打我!”妈妈放下手上的事情,抱着儿子安慰道:“到底怎么了?“
“他说我很野蛮,然后打了我一巴掌。”
“好的,宝物,我会处理这件事的。现在别哭了。”孩子不再哭了,妈妈来到车库找到正在忙碌的爸爸。接下来爸爸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妈妈再次申明(第一百次了)她不赞成体罚。爸爸则声称,孩子也是他的儿子,当他让孩子把自行车放好时,他不想听到这孩子出口不逊。孩子站在旁边,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两个人的关系是这两个人的事。
孩子和爸爸的关系是他们俩的事,妈妈没有权利控制他们俩的关系。
当孩子找妈妈告状时,妈妈可以说:“宝物,我也感到难过。你不喜欢爸爸打你,那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等一会儿以后,当这场冲突冷却下来,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孩子明白,怎么样才不会再被打。如果妈妈希望教育孩子,她就不能偏袒。
在刚才的情况中,孩子其实很享受家里三个人的关系,三个人的“合作”其实也很完美。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有时很擅长让父母发生冲突。很明显,妈妈是家里的“老板”,并且她和儿子站在一边联手对抗爸爸。
他可以巧妙地利用父母之间的争执来确保妈妈始终支持他、维护他,帮手他反对爸爸的意见。
当他用这样的方式把持父母达到自已的目的时,他的心理发展是不健康的,他通过让别人敌对来庇护本身,而不是思考怎样面对和解决问题。妈妈不明白孩子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损害,掉人了这个陷阱。
而爸爸决定要消除妈妈对孩子的纵容,所以孩子一不听话,爸爸就揍他,妈妈更加坚定要让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体罚,通过怒斥和争吵强迫爸爸接受她的想法。
看,孩子取得了全面胜利。母子俩合作,让爸爸受到责备;然后父子俩又合作,让妈妈生气;再然后父母又合作,发生争吵以表示谁才是支配者。
虽然是合作,但这是不健康、不和谐的合作氛围和家庭氛围,不能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本身的父亲。
当然,他不喜欢被爸爸打,但实际情况中,他用被爸爸打来换取妈妈的支持和让爸爸威信扫地。
而妈妈认为他被打是体罚,这和她的理念相反,她则利用这样的机会促使丈夫改变,加强对丈夫的控制。
妈妈应该做好本身,而不是试图控制每件事。她有权利本身不打孩子,但是没有权利干涉丈夫对待儿子的方式。
孩子和爸爸的关系是他们俩的事,不该妈妈管。

我们知道这个不雅观点很多人都想不通:我们应该关怀孩子,应该关怀别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和合适呀!

是的,我们确实应该关怀孩子。然而,什么是正确和合适的方式呢?

谁是判断的权威呢?
在一个民主的家庭里,是不存在权威的。




再说,我们既然认可孩子有自主的能力和为本身做决定的权利,那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孩子的性格、言行都不同,这使得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也不同。那么,我们更加有责任去了解整体情况、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孩子与他人的关系等。
有了这些了解,我们才可以,并且必需,引导和训练孩子了解规则,培养他们实事求是、彼此合作。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激发孩子行为越来越好的方式。
父母两人性格不同,想法和意见不同,这很正常。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当然最好。但意见一致不是必需的。
孩子会不雅观察和感受本身周围的人,他能够自行决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并且,孩子和他人的关系里,孩子本身的行为也是不成或缺的部分,就算父母意见一致,他们和孩子的关系还是会不同。正是因为这样,孩子永远不会混淆本身和妈妈、爸爸、祖父母、亲戚等之间的关系。
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并且知道怎么从不同的关系中给本身争取到最大的好处。
再进一步,我们会发现:妈妈对本身育儿能力的信心和她在乎其他人的育儿方式这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妈妈越在乎别人怎么对待本身的孩子和别人“不合错误”的地方,孩子就越容易在这个地方出现问题。
如果妈妈能够激发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好,妈妈就不会在乎其他人的方式。其他人只不外是孩子环境中的事实情况罢了。

开诚布公的讨论,不会引起孩子本能的反抗。

多提出各种可能性,即使有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不能接受,也要提出来让孩子思考。

这种客不雅观、全面的处理方式,是培养孩子理性思考和判断的重要前提。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和孩子都会发现,孩子能够形成对他现在和将来最好的能力和价值不雅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stven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13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