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在为孩子的数学启蒙而发愁么?看过这篇文章你就知道怎么做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90后的我们。
2018-10-24 13:08:08 3734 0 看楼主
家长伴侣们,你们见过4岁孩子就可以做20以内的加减法了吗?”如果觉得这是不成思议的事情,那或许是你的教育方法不合适,要开始反思了呢!

数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需拥有的能力。我们这里说的数学能力可不是1+1=2这样的东西。我们说的是逻辑性、挨次感、立体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这些能力。




那么数学启蒙什么时候开始做,怎么做?相信读完这一篇,你就有答案了。

1.第一个获得的数学技能,是唱数。

(1岁半以上就可以开始)

所谓唱数,就是像在唱歌一样的数数。所以,什么时候大概孩子能唱歌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叫孩子唱数了。

他们并不必然了解每个数字的数值,但是,他们记住了这个韵律。比如儿歌《池塘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2.第二步:重中之重!!数与值的对应!!(2岁摆布开始,一直持续进行)

唱数过后我们可以开始持续的进行数与值的对应教学。

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要做到真的是太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急都急不来。

我们可以从最小的1 2 3开始,让孩子直不雅观感受到实物的个数与数字之间的联系,比如一个苹果,两个梨,3个草莓等等。给孩子说数字时,最好两个数字以上来教,这样便利孩子理解数字。

然后当我们持续的、不竭的、大量做了练习以后,孩子本身会提炼出数字符号这个概念。这个过程有点像孩子学习颜色的过程,最初我们告诉孩子,红色的车,红色的气球,红色的花,红色的桌子……到了某一天,量变到质变,孩子突然会发现,本来红色是阿谁颜色。

那么,孩子学习数学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当他们本身提炼出来时,他们会得到莫大的自信,仿佛本身发现了世界的真理。这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教给他们的,全靠本身!




而我们这一代,很少有人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数字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符号和数字,是没有情感,也没有画面感和也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学起数学来,思考力就弱了许多。

当孩子的数与值的对应做的足够好以后,对于他们来说,2+3在他们脑海里会自动跳出2个圆圈,再跳出3个圆圈,然后,他可以直接说出答案5。这个过程自然而又迅速,孩子无需过多思考,仿佛像是英语语感类的东西,一到情境下,自动激活。

数与值的经典活动就是,一眼就能找到1-9!

有个非常好的道具,不外不知道你会不会用。麻将!




麻将的1筒到9筒。麻将里面的因为有颜色和花色,所以是很好找的。我们经常玩的游戏就是,把9张筒子随意摆列,然后迅速挑出1-9筒。

等这个游戏足够熟悉后,可以把麻将换成卡片,用同样的颜色的圆点,随意的摆列,让孩子去寻找。豆哥在2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在1分钟内找出1-9,在2岁2个月的时候,可以已经可以在2分钟内找出9-1了。倒着找也可以很好的帮手孩子梳理思路。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数字闪卡,然后,让孩子来认知。

比如,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形状,里面贴好不同数量的圆圈。




3.第三步:数的大小和挨次(2岁2个月-4岁)

其实当孩子去学习数与值的对应时,心里对这个已经有概念了,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个概念提出来,让孩子去理解。

3个苹果多还是2个苹果多?5根棒棒糖多还是2个棒棒糖多?(多少大小的概念)也是在生活中,持续的,坚持的去做这个事情,让孩子深入概念,直到他们知道数字的大小对应,像9比5大这样的概念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扑克牌玩儿比大小的游戏。只用扑克牌里的数字牌,一人抽一张,大的数字可以吃掉小的数字,看谁吃的多~这样的游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并且在过程中又不竭强化了数字大小的概念。




4.第四步:加法(2岁半以上)

当孩子熟悉了1-9的对应和大小后,10以内的加法运算也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我们可以尝试教孩子掰手指做加法运算。用手指做加法运算的好处就是,随时可用,不仅训练数学,也是用手的好时机。

最初开始算时,可能孩子还需要用一只手去摸另一只手的手指,所以,我们出题时最好以5以内的加法为主,逐渐加大难度。

教会孩子只用眼睛看就可以了,最初给孩子出题时,带上量词和实物,让孩子继续强化数与值的概念。如果孩子能达到眼睛看本身的手指说出答案,那恭喜你,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训练了本身的专注力。因为他得集中精神在本身的手指上,知道本身数到哪一根手指了,他还得把数字相加。这么简单实用又便利的游戏必定要多多益善啦!




5.第五步:写字(3岁以上)

在数学启蒙的过程中,可以顺便让孩子学会1-9的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先持续的看到数字读出来,然后我们在孩子会画封闭圆圈以后可以教他们写(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画)。

教法是什么呢?先学画直线,再画圆圈,再画半圆。

1:竖着的小旗杆。

2:一个小半圆,哧溜一下摔了一跤。

3:两个小半圆手拉手当好伴侣。

4:一个椅子,一个人坐在上面,脚伸出来。

5:一个半圆,头上插一根旗杆,还有一面小旗。

6:一个小圆圈扎了一根马尾辫。

7:一根树枝折断了,说到折断时教会孩子拐弯。

8:两个小圆圈叠高高。

9:一个小圆圈长了一根直直的尾巴。

0:一个小圆圈张开大嘴。

你也可以按照本身孩子喜欢的事情编写不同的版本,原则就是,让孩子画出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的笔画挨次可能不合错误,画出来的标的目的,上下摆布可能是反的,都不消担心,孩子对符号的表达是需要一段时间学习的。




6.第六步:凑整(3岁半以上)

当孩子熟悉了10以内加法后,我们需要让孩子发现加法的奥秘。这个奥秘是什么呢?让他们发现,5+5=10 6+4=5 7+3=10。我们的玩儿法就是拿10个苹果,给他6个,我4个。他2个,我8个……在这样玩儿的过程中,孩子会非常直不雅观的发现,不同的数值,可以凑出同样的数字。我们最先学的就是凑10,让孩子不竭的发现1和9是一对,2和8是一对……

凑10有什么好处呢?凑10其实是减法的变形,什么数字可以和4凑成10呢?这个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减法的过程,思维方式是一个道理。所以,当孩子熟悉了凑10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给孩子引入减法的概念了。

可以玩玩儿对对碰的游戏,两个能凑10的数为一对,家长说出其中一个,诱导孩子说另一个。到4岁的时候,已经对所有凑10的数都了然于心了。




7.第七步:减法(4岁以上)

“你有4个苹果,给妈妈一个,你还有几个?”这样的标题问题要多少又多少,持续的在生活中进行这样的练习,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游刃有余。

复盘所有的数学启蒙,你们应该能发现这样一句话,持续的,坚持的在生活中进行。对的,其实,方法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和持续。每天不间断的这样做,把数学融入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这样来做,孩子的数学逻辑性,概括性,总结性和与生俱来的数学意识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这么多的数学启蒙步骤已经可以至少用到4岁了,更高级的数学技能,我们以后再说咯。

家长伴侣们,你们都学会了吗?孩子的数学启蒙是循序渐进,慢慢进行巩固学习的呢,千万不要心急,慢慢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90后的我们。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73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