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郭施亮:上市公司偏爱投资房产 限制企业购房可否解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宝之琼 发表于 2018-11-4 10:1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宝之琼
2018-11-4 10:18:18 3197 0 看楼主
这些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比力火热,同时上市公司在房产投资的力度上有增无减。按照数据统计,截至本年二季度末,A股合计1305家上市公司有投资性房产,合计规模达到5951亿元,更有甚者,投资房产的规模达到百亿以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投资房产一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主业为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主业非房地产的上市公司近年来也积极投资房地产市场,且投资热情非常高涨。

对于上市公司偏爱投资房产的现象,一方面来自于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热,而与实体经济或主营业务比拟,投资房产获得收益的速度更快捷,更容易间接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另一方面则在于企业积极投资房产,可以为以后卖房回收资金或增厚上市公司业绩做好铺垫。而对于部分亏损上市公司而言,这些年来通过出售房产实现卖房扭亏的现象不少,但这种不务正业的扭亏,给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少未知风险,而上市公司偏爱投资房产的行为,更是给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乃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带来了一些未知风险。

事实上,对于上市公司偏爱投资房产的现象,已经逐渐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面对这类现象,近年来政府不仅推出了系列的政策调控策略,有部分地区还出台了限制企业购房的政策。其中,西安、长沙、杭州等地区相继提出了暂停企业在限购区域内购买住房。

不外,就目前而言,暂停企事业单位购买住房的约束限制并未向全国蔓延,且部分地区的调控举动并未呈现出一刀切的迹象。但是,从打击企业投机炒房、加速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举措来看,限制企业购房的行为有望逐渐向全国蔓延,但效果如何,仍需要持续不雅观察。不外,不成否认的是,此举对于企业投机炒房的行为,确实起到了必然的警示作用。

限制企业购房的行为打击了企业增量购房的需求,但对于以往的存量囤房问题,仍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不然,当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本色性下降的时候,恐怕影响的不仅仅是与房地产相关联的子行业,还会对不少热衷于投资房产的上市公司构成不小冲击,这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由此可见,对于企业,尤其是主营非房地产领域的上市公司,其手握大量的投资性房产行为,并非正常合理的现象。

过去十多年,房地产市场处于黄金发展期,这对热衷于投资房产乃至积极囤房的企业或上市公司构成了积极影响,并间接大幅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但是,在系列调控压力下,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而对于上市公司依旧偏爱投资房产的行为,确实需要及时进行合理引导,避免未来房价回归预期所带来的冲击影响。这不仅仅利于未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理性回归,也降低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因素,还利于企业逐渐降低对房产的依赖度,增强企业乃至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此,在调控趋严的背景下,限制企业购房可能会是一个重要举措,且有可能向全国范围内逐渐推进。但要加快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仍需要有更多针对性的举措,而这也将给部分上市公司偏爱投资房产的行为敲响警钟。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宝之琼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19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