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祥解古代婚礼,正统婚礼有深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中裕一汽丰田 发表于 2018-12-1 09:4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中裕一汽丰田
2018-12-1 09:45:20 14111 0 看楼主


中国古代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四大喜事,一是久旱逢甘露,二是他乡遇故知,三是洞房花烛夜,四是金榜题名时,其中后两件凑在一起合成了“双喜临门”。由于古代是德治、礼治社会,礼制、礼节在从皇帝到庶民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最为重要的四大礼制别离是: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

“祭礼”指祭祖、祭神的礼节,“冠礼”指男子二十岁时加冠以示成人的成人礼, 人过世之后的丧葬仪式则为“丧礼”,而“洞房花烛夜”前必定少不了“婚礼”,需拜天地神明和父母,隆重其事。儒家认为,婚礼是两姓合好,上则行宗庙祭祀的职责,下则养育后代,因此婚礼是恭敬、谨慎、尊重婚姻的正礼。

冠礼、丧礼和祭礼都一度以“封建迷信”为由废弃,而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婚礼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国人也只是继承了“形式”,而忘却了内涵,甚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淡化婚礼,结婚离婚随意,非婚同居等。

早在二、三千年前西周的周公制礼后,结婚就有了一套固定的程式,即“六礼”,包罗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就是男方请媒人去向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家派使者到女方家致辞,并送上礼物——大雁。纳彩后,使者要询问女方母亲的姓氏,了解对方的血缘关系,以避免出现同姓婚配的情况。因为同姓结婚,会使子孙不能昌盛。同时还要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看是否和男方相合。

如果双方姓名、八字相合,男方家会再派使者前往女方家通报,称为“纳吉”。随后,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先秦时是帛和鹿皮,此谓“纳征”,相当于后世的订婚。订婚后,男方家占卜吉日后,为了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派使者到女方家请求确定结婚日期,这个礼节称为“请期”。女方家通常会请男方家确定,此时,使者再将选定的吉日告知女方家。

以上五个程式均要在早晨行事,并且使者每次带的礼物中都有大雁。为什么选择带大雁呢?因为大雁是候鸟,秋去春来,从不失信,暗喻夫妇间也要不失时失节。大雁还是从一而终的候鸟,暗喻夫妇间要彼此忠诚。此外,大雁飞行时十分有秩序,壮年大雁在前,幼小和老弱大雁跟随在后,这是其它候鸟所没有的,用于婚娶,暗喻长幼有序进行。

吉日来临那天,新郎要亲自去女方家亲迎,并且时间是在“昏”时。《礼记》中专门有“昏义”一章,“昏”为通假字,“昏”与“旦”相对,“昏”在此同“婚”,因古人婚礼常在黄昏时分举行。儒家对此的解释是:新郎到女方家迎亲,新娘则跟随新郎到夫家,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而昏时正是阴阳交接之时。“婚姻”一词正是源自于此:新郎于昏时而来,谓之“昏”(同“婚”),新娘因之而去,谓之“姻”。

新郎在出发亲迎前,父亲都要对他进行教导,而新娘则打扮一新,在房中面朝南而立,等待丈夫的到来。新郎到达后,新娘父亲出门迎接,新郎然后向岳父岳母行礼。之后,新娘出房,跟随新郎回家举行结婚仪式。

为什么新郎要去亲迎新娘?大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表示出对女子的尊重,也含有从夫居这一婚制的特点。二是亲迎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古代凡未亲迎而丈夫死,女子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丈夫死,新妇就只能“从一而终”了。三是阳动阴静,因为女子天生羞涩,故必由男子主动上门娶妻,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人的遍及心理。

虽然现在国人已经不知“六礼”的程式究竟为何,但人们在无意识中,却依然秉承了古礼--亲迎。

在新郎将新娘接回家后,男女要先拜天地,请天地作为婚姻的见证;拜高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请父母做婚姻的见证;夫妻对拜,以示相敬如宾。礼成,代表着夫妻二人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西周时的婚礼,夫妻二人还各取头上一捋头发,合而作结,称为“结发夫妻”。人生四大喜事,一是久旱逢甘露,二是他乡遇故知,三是洞房花烛夜,四是金榜题名时。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碰到几大喜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中裕一汽丰田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1411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