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舌尖中国,关于中华美食的小故事,你都知道了几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怪兽 发表于 2018-12-3 10:3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小怪兽
2018-12-3 10:31:09 4451 1 看楼主
1、东坡肘子




宋朝,苏东坡曾到过江西永修一带,并为本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感谢,特地留他吃饭。席间苏东坡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 ”。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苏东坡在教他怎样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后世称为东坡肘子。

2、叫花鸡




叫花鸡又称常熟叫化鸡、煨鸡,是江苏常熟地区传统名菜。是把加工好的鸡用泥土和荷叶包。制作材料有新鲜嫩荷叶、黄泥、活土鸡等。

叫化鸡的制法与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猪包裹起,加以烧烤,然后再进一步加工而成的菜。其色泽枣红明亮,芳香扑鼻,板酥肉嫩,入口酥烂肥嫩,风味独特。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化子,沿途讨饭流落到常熟县的一个村庄。一日,他偶然得来一只鸡,欲宰杀煮食,可既无炊具,又没调料。他来到虞山脚下,将鸡杀死后去掉内脏,带毛涂上黄泥、柴草,把涂好的鸡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鸡熟,剥去泥壳,鸡毛也随泥壳脱去,露出了的鸡肉。

约100多年以前,常熟县城西北虞山胜地的"山景园"菜馆按照这个传说,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创制此鸡。

3、东坡肉




东坡肉是杭州传统风味菜肴中的一朵奇葩,以色泽红艳,汁浓味醇,肉酥烂而不碎,味香酥而不腻为特点。说起“东坡肉”,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触犯了皇帝,被贬到黄州,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

宋神宗驾崩后,苏东坡重新被起用调到杭州作官时,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他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后来被称为苏公堤。老百姓为了赞颂苏东坡的功德,到了春节时就给苏东坡送猪肉,以表示本身的心意。

苏东坡收到了猪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家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送给每家每户。但家人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然而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之,此后被人们命名为“东坡肉。”

4、臭豆腐




王致和是安徽仙源人。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进京赶考落第后,因手头拮据,在前门外延寿寺街羊肉胡同的安徽会馆寄居。为下次再考,他一边读书,一边拿出在乡里磨豆腐的小技,维持生活,有一次王致和做出的豆腐没卖完,时值盛夏,怕坏,便将豆腐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在缸里腌上。

过后,他把这事丢在脑后,到秋天才想起来,打开缸盖,豆腐成了绿色,臭气扑鼻。他尝尝,别具风味,分送会馆的邻居,尝后无不称奇。王致和屡试不中,便死了当官之心,尽心经营起臭豆腐来。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在延寿寺街开办作坊,挂起“王致和酱园”的招牌,一时名扬京城。臭豆腐起初只是贫苦劳动者的佐餐佳品,窝头贴饼子就臭豆腐吃,别有风味。到了光绪年间,臭豆腐不单入了大宅门,并且上了宫廷的菜谱。

臭豆腐的“上用”,使其身价百倍。一些名流雅士也写诗称赞。清末状元孙家鼎写对联称道:“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今天,王致和的臭豆腐远销国外,外国人称之为中国的起司(乳酪)。

5、皮蛋




皮蛋也叫松花蛋、胡彩蛋。相传几百年前,在鸭群云集的太湖之滨,有一家李姓夫妻开小茶馆,兼营一些小菜、卤蛋之类。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唤秀娟。

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游湖人陡然增多,茶馆也宾客盈门,把一家人忙得手脚不竭。忙乱中,秀娟没看到手头有两个鸭蛋滚到了灶灰里。一个月后,被一位前来借灰种菜的邻居发现了,唤来东家嗑破一瞧,蛋白不仅不流,并且还凝结在一起,露出一种透明的光彩,丢进嘴一尝,又香又绵,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每人尝了一块,无不啧啧称赞。蛋好吃,取个啥好名呀?秀娟高兴地说:“你们看蛋上这么多斑纹,就图个吉利,叫彩蛋吧!”从此,李家茶馆做起了彩蛋,远近顾客慕名而来。后因彩蛋出自太湖,又叫成了太湖彩蛋。传到北京,通县张辛庄一位姓陈的商人,改生包为浸泡,做成的皮蛋色彩鲜艳,蛋黄的中心部分像饴糖,叫做京彩蛋或糖心皮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HELENA 发表于 2018-12-3 10:31:5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HELENA
2018-12-3 10:31:59 看楼主
作为一个常熟人,居然没吃过叫花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小怪兽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451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