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岁小盆友简历爆红网络: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家长的“实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河源人在厦门 发表于 2018-12-10 14:0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河源人在厦门
2018-12-10 14:07:03 4127 0 看楼主
5岁小盆友简历爆红网络: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家长的“实力”。
5岁小盆友简历爆红网络:这不是孩子的差距,是家庭的差距。






比来,上海一位5岁孩子的求学简历在网上火了,被称为是别人家孩子的简历。据悉,孩子的这份简历是为了就读某国际学校准备的,而孩子的父母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目前均是大公司的高管。
这份简历长达15页,从男孩的家庭、性格、经历、爱好、父母的教育不雅观、老师评价以及2018年英语阅读书目(是的,就是英语阅读书目)等7个方面展现。






这样的简历,也收下了不少网友的膝盖:我怕是这辈子都赶不上这个孩子了吧。






除了膜拜以外,也有不少网友在感叹:这样的孩子,会快乐吗?觉得男孩的父母对他逼得太紧了。






在这些人的印象中,小孩子似乎只有天天玩耍才能算得上是快乐,但凡和学习扯上边那就和快乐无缘了。
可是,无忧无虑玩泥巴打游戏的童年固然是很美好,但自由自在地读书学习旅游的童年难道就不快乐了吗?


笔者注意到,男孩的父母对其的教育方式其实并没有“步步紧逼”,相反很开明,很尊重过程和孩子本身的选择。
比如说,“多尝试,追求过程;少考试,淡化结果——精彩的过程终能带来丰硕的成果。”他们鼓励男孩多去尝试各种事物,但是不强制男孩必需精通,而是希望男孩在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找到本身热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这样积极开放包容的环境,恐怕不见得不快乐吧?
再说了,快乐与否,只有孩子本身有权利去定义,并不是只有每天疯玩才叫快乐。






所以,在这里,笔者就不得不称赞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了。就像有位网友一针见血:这不是孩子的差距,是家庭的差距,是我们父母之间的差距。
而孩子的教育,某种意义上,比的其实就是家长的“实力”。这里的实力,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实力,更是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对父母要求本身:“每周五天,每天两个多小时的有效陪伴,从文到武,从静到动。”现在有多少家长还愿意每天花这么多时间陪伴孩子的?不是说太忙太累没时间,就是回家就抱着个手机不放。
可人家父母呢,都是企业高管,工作那么忙,却依然雷打不动地每一天抽时间出来陪伴孩子,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再比如,他们教育孩子,注重过程的严格,忽略结果的重要性。
无论是阅读、绘画,还是游泳、钢琴,“只严格在过程中,并不太追求结果”,他们更希望能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让孩子在重压之下喘不外气,最终失去了爱好。
再比如,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带他游历世界各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阅历。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了,出国游这种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很难实现,但是每天花两个小时用心地陪伴孩子,关注孩子,这你总能做得到吧?
所以,笔者真的很想对有些家长说:不要为本身的缺位和不足找借口找理由,有那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用来花在陪伴孩子身上。
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实力”。真正决定孩子成长速度的,不只是父母的财力,更是父母的“心力”。
为了你的孩子,请做一位合格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河源人在厦门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12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