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屡教不改,很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法错了,快看看你有没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杀生丸 发表于 2019-1-1 09:5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杀生丸
2019-1-1 09:51:51 4843 1 看楼主
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同一个错误时,第一次会很有耐心的指出,第二次会有点小情绪,第三次也许尚能咬牙容忍,但是如果孩子还是不竭的犯同样的错误,很多家长就会忍不住出手了。



家庭教育

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的犯同一个错误?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记打"?当打骂都无济于事的时候,说明父母对于孩子已经束手无策。

既然管不住,必然是管错了。

既然打骂都无济于事,必然是方法错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在操场上看到一个男孩子拿着半块砖头要打别的一个男同学,他马上避免阿谁学生,学生立刻把砖头放到了地上。

临走前,他让阿谁孩子十分钟后去本身的办公室。过了一会儿,陶行知回来了,拿出一块糖对男孩子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男孩子满眼问号,不敢接,陶行知说:"这块糖奖励你尊重师长。我看到你要打人,避免你,你马上就把砖头放下了,你尊重师长。“

接着校长又拿出第二块糖说:"这也是奖励给你的。“孩子仍然很迷惑,还是不敢接。陶行知接着说:"我刚才让你10分钟以后到校长室,现在还不到10分钟,这块糖奖励你遵守时间。“孩子更吃惊了。



家庭教育

然后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块糖说:"这块糖还是奖励给你的。“孩子还是不明白。陶行知接着说:我刚才做了调查,你打阿谁男孩子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有正义感,见义勇为。这块糖奖励你见义勇为。这时候孩子哭了,说:"校长,不管怎么说,我打人不合错误,我错了。“

校长拿出了第四块糖说:"你已经主动承认了错误,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是你的话,在看到孩子拿砖头要打人的时候估计就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好家伙了。真正的教育家既懂孩子心理又善待孩子,不消打骂,孩子便心服口服。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了,这不是校长处理这个问题吗?假如换成家长,别说四块糖,就是十块糖也不见得有效啊。

的确,在家庭教育中因为亲子双方都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感和教育过程的不畅感,孩子的心态和学习习惯一旦出现问题,若家长本身来教,家长说十句话,孩子可能连一句都听不进去,甚至嫌父母唠叨,不够理解他,于是针锋相对,用逆反的情绪来对抗。正因为亲子之间互动的受阻,所以古代就崇尚“易子而教”。

优秀老师能让孩子充满敬畏感。老师可能几句话就能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很快就能领悟学习的知识。但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气馁,我们要学做优秀的家长,不是用打和骂而是用智慧去管教孩子。先让孩子"心悦"才能让他"诚服"。



家庭教育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一种是尚未出生的人。作为家长,本身也会犯错,绝不能一看到本身的孩子犯错误就火冒三丈,疾言厉色,横加指责。

如果做出这样不理性的行为,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诚惶诚恐,安于现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亲子关系也会因此而变得紧张。孩子一旦变成这样,就会出现怎么也管不住,打骂都无济于事的状态。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部落里,一旦有人触犯了族里的法规,他就必需站在一个大广场的中央接受族人的惩罚。

他们惩罚的方式是这样的:族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到广场,按照年龄从大到小逐个讲述这个人的优点,他以前对别人的帮手,对族里所做的善事等,每人说一条。

并且每个人所说事例不得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必需实事求是,态度认真。这种惩罚要持续到大家都觉得所有优点都已经陈述过为止。那位接受惩罚的人在大家自然、诚恳、宽容的讲述中自然感激涕零,内心愧疚,后悔本身怎么会做出那样的错事。他本身也会下决心再也不做对不起大家的事情了。

如果每一对父母都拥有这个小故事里的智慧,还有难管、难教的孩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百草轩 发表于 2019-1-1 09:52:1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百草轩
2019-1-1 09:52:19 看楼主
家长不该该粗暴的教育孩子,不然孩子只会屡教不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杀生丸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4843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