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舞下结良缘赫哲婚俗巧流传 组表演队承办婚礼吸游客救淡忘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zshusun 发表于 2019-1-3 13: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zshusun
2019-1-3 13:14:00 2441 0 看楼主
一个民族需要传承的东西有很多,但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有着中国最后鱼皮部落之称的赫哲族的婚俗,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曾一度被人淡忘。赫哲人吴玉梅自幼喜欢民族文化,唱伊玛堪、跳民族舞,一直探寻赫哲婚俗文化。2018年夏天开始,每个星期六、星期日吴玉梅都要进行婚俗表演活动,不单助推了本地旅游业,亦将古老的民族婚礼仪式展现到世人眼前。

在黑龙江同江赫哲族风情园中,64岁的吴玉梅在台上跳起赫哲族天鹅舞时仍欢快如飞、精力充沛,台下近200把椅子已全部坐满。“今天是周五,要是赶上周六周日,椅子都不够用。”前不久,刚刚表演后的吴玉梅向香港文报告请示记者介绍说,现在赫哲族的伊玛堪、萨满舞受到很多游客的喜爱,鱼皮手工艺品也渐渐走向市场,但唯有赫哲族婚俗,还没受到更多的关注。



1

64岁的吴玉梅在台上表演时仍精力充沛。 64岁的吴玉梅在台上表演时仍精力充沛。

表演队头炮街坊纷赞好

吴玉梅曾在乡文化站工作,从小爱好跳舞,父母都是赫哲族,小时候就听父母说过婚俗的过程和流程。为了恢复传统的赫哲族婚俗,2011年吴玉梅牵头成立赫哲婚俗表演队,她拿本身的侄子做实验,侄子和侄媳妇都很高兴,结婚当天引来众人围不雅观。吴玉梅说,最大的愿望是更多的婚礼选择赫哲传统婚俗形式,发展赫哲族民族文化。

吴玉梅回忆第一次为侄子办婚礼时的情境说,将村里的二三十艘船组织到一起,装饰成彩船,插上柳条圈,用红彩绸绕上,后面都是彩旗,男方从女方家接到新娘回来后,乘船在乌苏里江上转了一大圈。接亲队伍越来越壮大,一路边走边跳,街头巷尾的男女老少都出来参与,还说以后本身家的孩子也要这么搞,汉族、赫哲族婚礼各办一次。当年吴玉梅被评为赫哲族婚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2017年开始吴玉梅已正式为四对新人办了赫哲婚礼。

通过吴玉梅的努力,赫哲族婚俗不单受到了本族人民的喜爱,很多外地来到赫哲族风情园的游客也被吸引。

游客可参与仪式可订造

吴玉梅介绍,2017年开始组建了赫哲族婚俗仪仗队,成员都是从村里找的男女老少。要是遇正式结婚的,就会在广场上先办一场赫哲族婚礼,多数第二天到市里再办一次汉族传统婚礼。

每场赫哲族婚礼都由吴玉梅来主持,放着《乌苏里船歌》,在台上摆上酒、背夹子、渔网,一些专业演员要穿上鱼皮衣,先围绕赫哲族风情园转一圈,再坐船游览乌苏里江。

2018年赫哲婚俗成为本地旅游业重点打造的项目,香港文报告请示记者在采访时吴玉梅的团队正在排练伊玛堪、萨满舞、全鱼宴等赫哲族婚礼上必备的节目。吴玉梅说,“游客也可以参与进来,我们会按照参与人数来设计婚礼。两年来,参与过赫哲婚礼表演的游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他们的参与传播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赫哲族婚俗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zshusun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44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