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必读:教育孩子,父母也需要分寸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ヅ羔羊乖了ミ
2019-1-5 11:31:04 2994 0 看楼主
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害怕遇到这样的人,还没认识几天,一上来就问你什么工作,工资多少;

家庭生活中,我们对那些热衷指点你的感情、工作、价值不雅观,并给出非常多“良心建议”的亲戚避而不及;

婚姻中,我们为那些随意发脾气,因为关系亲密就不注意说话方式的伴侣伤透了心······

这种种让人感到尴尬、不舒服、甚至受伤害的行为,都是由于对方缺乏分寸感。

就像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戳到把柄的玩笑,从来就不是玩笑。”

很多事情,把握不好分寸,就会在无意间拉远彼此的距离,也带给别人不便。

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识表记标帜之一。分寸感,不是指疏远,也不是指傲慢,而是指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清醒认识本身的位置,然后做出合适的举动。”

教育孩子,父母也需要分寸感。





有分寸感

是明白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

很多父母把握不好爱的度,过度关注孩子,把孩子放在所有事情的第一位,满足孩子所有需求,该管的不该管的事统统都揽在本身身上。

“小心点,可别摔了,来我牵着你。”

“看你吃的到处都是,来,我喂你。”

“你搞好学习就行了,家务活不消你做。”

爱得没有分寸感,就成了溺爱,孩子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

所谓分寸感,就是对参与力度的判断。

孩子的成长是他本身的事,我们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不能毫不关心,但也不要过度参与。

那些该孩子本身去学习、体验、经历的事情,比如学着本身吃饭、本身洗衣服、收拾房间、本身拿主意做决定,父母应该给他们创造机会学习和熬炼,而不是大包大揽,过度参与。

父母就在孩子需要你帮手的时候,给出本身的建议,陪伴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鼓励和支持,比什么都好。





爱得没有分寸感,参与过多,就演变成了控制。

学什么兴趣班听我的、考什么学校得听我的、工作得听我的,找什么样的对象得听我的······多少家长,把亲子关系变成了“控制与顺从”的模式。

孩子只知道服从,缺乏主见,对自我、对人生缺乏本身的思考,将来也只会随波逐流。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积极地接纳和理解孩子本身的想法与感受,让他多体验、多经历,收获属于本身的宝贵的人生经验。

有分寸感

是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我们在对待伴侣、同事、甚至陌生人都懂得顾及他们的感受,时刻注意本身的言行,保持和谐友好的关系。

然而却会在对待孩子时变得随意,因为知道孩子打不走、骂不走,所以讲话不注意分寸,甚至说了过分的话,也觉得不妨。

在人多的时候把孩子的糗事或隐私当玩笑话讲出来;

在亲戚伴侣面前口不择言地批评教训孩子;

孩子做错事了,或者没达到期望,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打击否定他······

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

来自最亲近人的语言暴力,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他会变得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很多人用尽一生都难以调节过来。





再亲近的人,说话都要有分寸感,哪怕是对孩子。

父母平时多注重情绪办理,遇到事情先冷静下来,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和宽容,有话好好说,慢慢说,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

过多情绪上的施压,发脾气、威胁、辱骂、嘲讽,对教育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孩子表示好的时候,也不要吝惜你的鼓励和赞赏,多给他一些言语上的嘉奖和激励,会让他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做好本身。

有分寸感

是懂得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在孩子小时候,尤其是生命的前三年,父母给予深度的陪伴和关爱,再亲密也不外分,孩子会建立充足的安全感,这是他们成长的动力源泉。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有了本身的个人意识,隐私空间,思维方式,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以后,父母就要学会得体退出。

这个退出,不是意味着疏远和冷漠,而是适当罢休,保持适当距离,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

有些家长不懂得这个分寸,翻看孩子的日记、信件、手机信息,或是偷偷不雅观察孩子在房间里做些什么,希望能了解孩子的一切。

这些父母,总是以小时候的那一套教育来对待已经成长了的孩子、总喜欢干涉孩子的选择、拿本身的人生经验指导孩子,希望掌控一切。

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只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对父母越来越不信任,变得越来越懦弱、没主见,或是走上另一个极端,变得反抗、变节。

父母越是抓得紧,孩子越是会逃得远,“爱之深,恨之切”。





真正智慧的父母,就是懂得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调整教育方式,从他的生命中得体地退出。

孩子大了,不会再事无巨细给他操持,而是培养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把控制权掌握在本身手里,而是给他本身做决定的机会,让他学会思考,有主见。

不再把孩子局限于一个小世界,而是罢休让他飞向本身的广阔天空,尊重他的独立人格、信任他、欣赏他,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手。

爱得有分寸,才会收放得体,进退有度。

我想,这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ヅ羔羊乖了ミ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99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