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让“哭穷式教育”毁了你的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是诗君 发表于 2019-1-9 15: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我是诗君
2019-1-9 15:32:47 2954 0 看楼主
因为换房,家里比来经济比力紧张。

上个周天晚上,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谈起七岁的儿子对邻居家的架子鼓很感兴趣,便商量着为他报个兴趣班。

老公听了后说到:“看来我心心念念的电脑又没钱买了。”

昨天正好是儿子的生日,接了他放学后我带他去商场挑选生日礼物。

儿子看中了一辆价值800元的电动汽车,却在犹豫二三后,对我说道:“妈妈,我不要生日礼物了。”

我问他为什么,他接着回答到:“这个玩具太贵了。爸爸为了我学架子鼓都不能买电脑了,我不能买这么贵的东西。”

我一边讶异儿子的懂事,为他的体贴感到骄傲,另一边却有些心疼,小小年纪就开始想着为父母省钱。想起那天晚上当着孩子的面哭穷,我不禁开始反思,这样做真的好吗?

对于我们家目前的状况而言,送儿子去学架子鼓完全负担得起,买电脑也不成问题。既然决定了送孩子去报兴趣班,又何必哭穷让他心有负担呢?




02

父母向孩子哭穷,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为了能够让你上重点中学,我们掏空家底买了这个学区房,你必然要好好学习。”

“你今天吃这一顿饭,够我一整天的工资了。”

“你爸爸起早忙黑好供你上学不容易,咱不能跟其他人攀比。”

这些话,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你看,我们为你牺牲了这么多。

说出这些话语的父母,本意都是想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爱护保重现有的生活,努力上进。但是在孩子听来,却会徒增愧疚感与负担。

都是因为我,才让父母牺牲本身的精力与财力,降低了生活质量。







和我一起长大的伴侣小莉就是背负着这种愧疚感长大的。她是独生子女,家里办有中等规模的加工厂,家境比上不足,比下却是绰绰有余。

高中时,每次找她一起去上舞蹈课,她妈妈总是要在出门前对她说,妈妈要辛辛苦苦跑好久业务,才能把你舞蹈课的学费挣出来,你必然要好好跳,不要贪玩。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咱家没有钱给你交学费了,你爸爸又在外边奔波了好几天才谈了一笔生意给你交学费;为了让你穿好点,妈妈已经半年没买新衣服了……

听着母亲哭穷声长大的小莉,深知父母的不易,也一直活成了母亲期望的模样:

体谅父母的辛苦,努力学习,从不提过分的要求,高考遵循父母意愿,放弃当外交官的梦想转而学习更为稳妥的财会,就连嫁人都是父母喜爱的类型……

为了减轻对父母的愧疚感,小莉一步步妥协,宁可牺牲本身的意愿也要满足父母的要求。
03

长期听着父母哭穷长大的孩子,心理始终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为了弥补父母养育他们长大所做出的牺牲,他们往往把本身过成一个讨好者。

他们习惯了让别人的情绪摆布本身的情绪,让别人的需求主导本身的需求,宁可委屈本身,也要让他人满意。

每一个对孩子说“爸妈赚钱不容易,咱家条件不好”的父母,言外之意都是对孩子的要求。

“你看,为了供你读书,爸妈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你必然要听爸妈的话,对得起爸妈的这份辛苦,长大了报答我们。”

“你看,咱家条件不好,你可千万不能乱花钱。别人家的孩子穿阿迪耐克,你穿361、特步就好。能够把你养大、供你读书就已经很不错了。”

孩子最是敏感,大人的言外之意不必明说,他们心里比谁都明白。

只可惜,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孩子,表面上成功,内心却早已丢失了本身。






04

哭穷式教育,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自我人格,还会毁掉孩子的金钱不雅观。

知乎有一位作者就是从小在“咱家没钱”的唠叨声中长大的,别的小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他就已经被迫懂事,也对金钱格外敏感。

初中高中读书时,别的同学光鲜亮丽,而他从来没有穿过超过100块钱的衣服;

到了大学时期,每个月生活费只有600,除去吃饭还要买书、充话费,连买一件美特斯邦威都舍不得。

哪怕工作以后,超过500元的东西都要和妈妈事先商量,然后再听一遍父母咱家很穷,千万不能乱花钱的唠叨。

时至今日,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这种“我很穷”的思维已经深深刻入他骨子里。

虽然他工资不低,但依然不敢花只想着存钱,买东西要先看价格货比三家,看见好的东西本能觉得本身不配拥有,不敢追求梦想,只想当个普通人好好活着。

父母对他哭穷了十几年,本意多是让他花钱有度,不要挥霍,却让他心穷了一辈子。






05

与其教育孩子一味节省,不如帮他们从小建立正确的金钱不雅观念。

同事家境优渥,他说孩子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爸爸,我们家到底有没有钱?”

这位同事既没有直接回答有钱,也没有刻意哭穷,而是对孩子说到:“咱家不缺钱,但这些钱都是爸爸和妈妈工作挣来的,你要是想像爸爸妈妈一样有钱,就得努力学习。”

除此之外,他还为孩子建立了专属账户,用来存放孩子的压岁钱和日常零花钱。孩子尚小,不能完全理解钱的金额,但他会告诉孩子这周的零花钱可以让你吃五次冰淇淋,上个月的存款可以让你去滑一次旱冰。

孩子对钱有了概念,明白了金钱有限,自然不会胡霍无度,胡乱索取,还能从小培养起理财不雅观念,一举多得,比一味地哭穷省钱高明的多。






06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的原型克里斯·加德纳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名成功的投资家。

生活中的他早年工作失意,婚姻解体,带着儿子在大街上流浪了一年之后,才终于找到一个栖身之所。

但由于没有足够的金钱,他们连房子的电费都负担不起。处于人生最低潮的克里斯·加德纳,在如此情况下也没有向儿子抱怨哭穷,反而是点起蜡烛为儿子洗澡。

他一直以乐不雅观、坚强的态度小心呵护儿子脆弱的心灵,最终父子俩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在逆境中追逐到了幸福。

长大后的小加德纳非常感谢父亲,他曾说到:“我的爸爸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是最好的爸爸。”他也以父亲为目标,积极努力的生活。

你看,不必哭穷,也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上进。






07

哭穷是一种负面教育手段,当你采用消极的教育方式,得到的必然是消极的结果。那为什么不能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呢?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想让孩子花钱有度,体察父母的辛劳,积极上进,不妨本身先养成良好的消费方式,努力做一个积极乐不雅观的人。

孩子有着大人难以察觉的聪慧,他们有着明亮的眼睛,可以看到父母的辛苦,生活的不易,可以体会到父母的体贴,付出的努力。

比起哭穷,你的所作所为,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我是诗君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95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