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Leo_刘学宇
2019-1-23 18:49:56 5255 0 看楼主


《牵风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 | 舒晋瑜

原载于《 中华读书报 》

作家徐怀中新作《牵风记》(《人民文学》12期刊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因其中涉及裸女过江、战争与性的话题,一经发表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惊喜超过期待,收获大于困惑,魅惑大于收获。”评论家朱向前以此概括《牵风记》,他认为,这部小说的启示性和创新性,一定会引起人们的沉思,但它又确实将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引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原总政宣传部文艺局局长汪守德则高度评价,《牵风记》在中国的战争题材文学中是一部稀缺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

朱向前说,徐怀中在这部作品中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了新的典型,包括三个半人和一匹马。一个是女主人公汪可逾,从她第一次亮相到和一号首长的恋情,最后她离奇的离世方式,作家对这一人物写得至真至纯,冰清玉洁,在战争文学中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物;第二个人物是曹水,打起仗来不惧生死,但是作风不够严谨,这种形象在战争生活中比较常见,而在过去的战争文学中比较少见,偶有涉及也是被批评;第三个人物是一号首长,一个高才生变成军事指挥官,因为一场才华横溢的报告赢得汪可逾芳心,一场完美的爱情因怀疑汪的失身而毁灭;还有半个人物是刘春壶,一般出现在战争文学作品中的红小鬼都是苦大愁深,但他出身于地主家庭,因为演戏好受到大家宠爱。还有一匹通人性的马,写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徐怀中(著名作家、解放军艺术学院首任文学系主任)

“在战争文学中,能写出一个人物形象就是不小的贡献,徐怀中写了一组人物,这是他对战争文学的巨大贡献。”朱向前提到,徐怀中在作品中描写了美对战争的超越,体现于汪可逾和一把古琴,这二者作为美的符号和象征,高贵同时又脆若琴弦。另外,在处理战争与性的禁区方面,徐怀中做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也是对传统的战争文学的挑战和突破。“整部作品前实后虚,很多细节如绑腿如何绑成人字形,不经历战争的人是写不出来的。”朱向前表示,从新時期之初的《西线轶事》到新世紀之初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或许你见过日初》,一直到今天的《牵风记》,徐怀中始终有一种艺术雄心,总在不断地探索创新,在90岁的年纪决心和自己的以往告别,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奇迹。

“作品中120名裸女过江,我并不认为这种细节有什么大逆不道或难以接受。作家展示的是生命的真实,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表现人性人情的美好。生命高于一切,美好过于一切,这是徐怀中写作的最高目标。”原总政宣传部文艺局局长汪守德认为,《牵风记》中部队挺进大别山只是作为背景,作家还是写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充满了青春的灵动的气息。作品涉及了很多场景,都是基于他的战争经验,从想象或虚构出发,服从艺术的真实。徐怀中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抒情、唯美,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切入战争生活,在他的笔下,战争生活残酷而且充满传奇,同时又是唯美的。



汪守德认为,《牵风记》的意义在于,一位已过鲐背之年的高龄作家,依然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内心保有纯净的审美趣味和对美好的真爱。在他的笔下,青年男女的爱情是纯净的,比很多年轻人写得还要干净。我们总认为军事文学是堂堂正正、铿锵有力、金戈铁马的豪放派,《牵风记》从军事文学的题材来说,超越了我们以往的阅读经验,在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人性方面是有突破的。写击毙战马,尽管是虚构的细节,但是带给我们的冲击很强烈;结局的处理采用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的手法、文学的品格上,都是以往作品不具备的。

“《牵风记》的一大特点是,大时代、大事件,但是从小人物或者旁枝末节写进去。《牵风记》中的几个人物都很别致,都有纵情纵性的鲜活性格,远远不是身上的制式军装和酷烈的战争环境能够框定的。”评论家张志忠发现,作品保持了徐怀中的战争抒情诗的风格,也接续了徐怀中一向推崇的孙犁《风云初记》的写法——当年徐怀中对孙犁崇拜至极,曾经说过,愿意以10年生命,换取孙犁先生《风云初记》的后续完成。如今徐怀中以耄耋之年,将孙犁的精神命脉融入自己的作品,承续了孙犁的抒情小说体式,以抒情笔墨写战争风云,为当下的文坛增添了难能可贵的风姿。

“战争时期军队生活的文化色彩、美好念想和复杂考验,在艰苦的岁月之上泛出明丽的光泽,在特定的情境之中留下惋惜与痛悔,在自然的山河之间现出美好人性的温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此前的文学作品中未被充分塑造过的,他们的原型来自作家当年的亲历,于是这些人物又那么真切可感。在挺进大别山的大背景下,他们无疑是有信仰、有英雄气、有战斗力的战士,同时他们还是行进于伟大征程的有文化、有感情、有血有肉的军人。”《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牵风记》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具有探索精神、人们阅读之后注定会长久谈论的别样的艺术作品。

血色硝烟中的浪漫

——徐怀中《牵风记》新书发布会



活动时间:1月10日下午13:55-14:45



活动地点:北京·朝阳·国展一号馆二楼D区·中国出版集团中版书房

相关介绍



内容简介:满怀热忱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汪可逾只身前往太行中学,路经“夜老虎团”驻地,因为一曲《高山流水》,认识了晋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九团团长齐竞。匆匆一别,几近五年之后,1947年晋冀鲁豫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汪可逾再次见到齐竞,成为其部的一名文化教员。汪可逾聪明灵动、冰清玉洁;齐竞能文能武、儒雅健谈,二人建立起超乎寻常的情谊。在浪漫、激越的战地恋歌即将上演之际,却发生了难以预料的突变……

警卫员曹水儿高大威猛、勇敢果决,为此得到齐竞的重用,也特别受到女性青睐。由于缺少自我管束,他在漫天烽火中上演着一次次“艳遇”……千里挺进大别山,豪迈又惨烈,在出生入死的战火中,汪可逾、齐竞、曹水儿等人的命运又会有着怎样的演变?

徐怀中,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从文工团员到将军部长,亦文亦武,一生跌宕起伏。

嘉 宾

徐怀中

(本书作者)

施战军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朱向前

(著名文学评论家)

陆文虎

(著名文学评论家)

潘凯雄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

臧永清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主持人

应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7.jpg (15.91 KB, 下载次数: 6)

《牵风记》为中国战争文学贡献新典型-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Leo_刘学宇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525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