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好!“一校两区”让农村娃在家门口享受名校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流云 发表于 2019-1-29 09:1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流云
2019-1-29 09:13:04 9031 0 看楼主
2019-01-29 07:24 | 柯城发布

“我是你们的小导游,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参不雅观我们志远馆中的七里娃看世界版块……”近日,鹿鸣小学七里校区志远馆正式开馆,来自总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在“小导游”的带领下参不雅观了展馆。





“小导游”讲解



“七里娃”看世界



竹制品展区

“山区盛产毛竹,以前体育器材不够用时,我们会就地取材,用毛竹做成各种体育器械。现在志远馆第一展区就陈列了各式竹制品。”七里校区负责人郑雪根老师介绍,为了实现每个七里娃的梦想,学校还开设了一些特色校本课程,2016年开设“小导游”培训课程,2018年新增课程内容,志远馆就是“小导游”的实训室。



志远馆开馆仪式

鹿鸣小学七里校区位于七里乡大头村,距离城区33公里,是我区最偏远的一所山村小学。它的前身是七里乡中心小学,因地处偏僻,多年来,这所学校的教育办理水平以及教科研水平在柯城区范围内相对滞后,七里乡群众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到城区的学校。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2006年起,我区开始探索“一校两区”模式,七里乡中心小学由鹿鸣小学试点“托管”。试点一年后,教育“托管”的试点结出成果:七里学校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各种教学比赛实现了零的突破,获得了11个奖项;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七里的孩子也越来越大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喜爱学习,他们开始走出大山和城里的孩子一起参与市、区比赛,并频频获奖。教育“托管”得到了七里乡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试点当年便出现了外出借读学生回流的可喜局面。



鹿鸣小学七里校区校门口



教学楼



教室

目前,学校有六个年级六个教学班,共有来自全乡15个村的71名学生,还有13名从总校抽调过来的优秀任课教师。

试点取得成功后,我区逐步向面上推行“一校两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由城区的“名校、强校”接管农村的“弱校、小校”,按照两个校区“人、财、物统一,教育教学办理同步”的原则,实行城区学校“一个校区在城市,一个校区在农村”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让很多农村娃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名校高品质的教育,实现了与城区学校孩子的“同城待遇”。



位于石梁镇的原下村完小,2007年被新华小学托管,成为新华小学下村校区。被托管后,下村校区积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供多元学习空间,在小班化教育中取得累累硕果。下村校区负责人陈梅玲老师介绍,他们结合本地乡土特色开发“三园一展”特色课程体系,即“桑园”“橘园”“药园”“百年村居文化展”课程。2017年,学校还利用平板电脑,组织学生开展以“古代木质建筑的结构”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的学习待遇。



新华小学下村校区

“目前,我们校区有120名学生,来自周边四个村。”陈梅玲老师告诉记者,总校会选派各学科骨干教师到校区“走教”,帮手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科目,按期安排教学教研交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入校园。



桑园



百年村居文化展

目前,柯城区实施“一校两区”的学校已达11所,其中小学8所,占农村完小总数的72.7%,初中2所,占农村初中总数的50%。同时,城区新华幼儿园、教工幼儿园两所公办幼儿园在城区和近郊创办了7所分园,实行“一园N区”的办理模式,惠及两千多名农村娃。

(原标题《这个好!“一校两区”让农村娃在家门口享受名校教育》,原作者 毛轩燕,编纂 陈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流云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903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