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艺评论|魏哲茹:浅读苏轼(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isisi 发表于 2019-2-11 12:44: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isisi
2019-2-11 12:44:19 4488 0 看楼主
浅读苏轼(一)
魏哲茹

最早读苏轼,大概是从他的题图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哲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开始的。那时太小,读懂了诗句,却读不懂诗人。只知道诗句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美妙的意境。现在偶然翻开苏轼的诗词,才对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屹立不倒的大神深深吸引。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北宋重要的文学家,词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开始了颠沛流离,坎坷崎岖的一生。即使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有所改观,但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到儋州,徽宗时获大释北还,途中逝于常州。对他的介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打开百度,详尽而完整。

我不是学历史的,对他的经历身世和当时的朝代,懂得太少不敢多言,作为个教语文的,对他的诗文有更多兴趣。

相信很多人都会遭遇些波折,这个年龄段更是“高峰期”。内心一定是压抑的。不由地牢骚满腹,却让人生厌。不得宣泄,又郁郁不平。其实谁能事事如意?不过弱者处处示弱,强者悄悄改变。教书的改变的渠道便捷而没有门槛――看书。琐碎的时间里就间或读点文字。毕竟学习生涯太短一直是我软肋,太多东西需要补充。偶然发现苏轼的诗词竟是治好心魔的灵丹妙药。不敢说谈对他的理解,只能表达对他的敬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太多这样的句子让人醍醐灌顶。是啊,除了生死,还有什么值得耿怀?坏到底,有人有命,有力有活,最差就日子难过点,但太阳照样升坠,花儿照样开落,与其瑟缩黑暗不如迈步雨中。

试想,一个须髭斑白的长者,手握竹杖,脚踩芒鞋,淋着烟雨,迎着海风,站在高山之上,屹在长江之边,心中波涛汹涌,千转百回,却随着雨珠下的青翠欲滴的竹叶,雾气昭昭中翻滚的江流,渐渐地化作风轻,化作云散。这是怎样的胸襟和气度?!那份悲壮和从容,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从我们的心头划过,顷刻间也荡涤一切覆盖在心底的厚厚尘埃。于是对苏轼的敬仰更多了分亲近。

因此,喜欢上了苏轼。虽然也喜欢李白的“长风破浪”的自信,“桃花潭水”的深情,也感动杜甫“无边落木”的沉重,“大庇天下”的情怀,可相比之下,更喜欢他自信,豪放,与深沉之外的理性内敛,风轻云淡!

仿佛他根本就不是个诘屈聱牙的古人,就是今天某个中年男人,遇到不顺,没有歇斯底里,而是坐在树荫底下,放下手里的公文包,跟熟悉的人一边借火抽烟一边倾诉不快,然后弹弹烟灰,会心一笑后,挥手而去。平静,恬淡,开阔,实在,让听者触动,连同自己心里的痛也一并挥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isisi 当前离线
网站编辑

查看:448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