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1992年教师节,是一段永远难以忘怀的激情节日,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亮丽的时光。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凉风伴随着我跨进了学校大门,第一眼发现甬道两旁的剑麻花,像两排威严的卫士,直挺挺的花茎上开满了雪白的小花,一层层,一簇簇,我弯下腰把鼻子贴近花蕊,狠劲地吸了一口,泪水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这一天,学校举行盛大庆典,第八个教师节、综合教学大楼竣工剪彩、3000名新生开学典礼三件大事同时举行,前来参加庆贺的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徐州地区院校代表、本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市内各部委办局负责同志,济济一堂,盛大而隆重。 主持会议的是分管教育的衡敦亚副市长,他首先让我向大会作介绍。当我面对着高耸的教学楼,面对着麦克风,面对着台下黑压压师生的时候,眼圈溢出泪水,嗓子也变得沙哑了…… 这一年开春,省电大在苏州召开县级电大校长会议,会上传达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参观了吴县的乡镇电教中心,亲眼目睹了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此时,心里回味着邓小平的三句话:“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经济”。越回味心里越发酸: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在校生不如吴县一个乡镇的电教中心。越回味心里越发痒:甩开膀子建大楼! “建大楼?大白天说梦话。”教师们热议开了。 经工程预算,5000平方米教学楼需要150万元。这在全市保工资的环境下建楼确实是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我琢磨着:该不该建教学楼?这是个客观发展问题,是个抢抓机遇的问题。能不能建教学楼?这是个主观问题,认识问题。想到这里,我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乘去苏南取建楼图纸之机,组织领导班子和部室主任下苏南。当他们看到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听到当地电大同志关于开放办学的思路,心里热乎乎地。回乡后,我向衡市长汇报,随后,我又在市政府办公会上提出“一主二从三放开”的发展蓝图,市政府将电大 建教学楼的计划列入了议事日程。衡市长为了实施教学楼设计方案,冒着雨,在校园的泥地上来回用步测量,至今记忆犹新。 奠基仪式选在3月3日。这一天,天气晴朗,8点钟,师生整队坐在广场上,可是等到了10点钟,四套班子领导无一到场。事前我是送大红请柬请过的呀,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故?我急着去市政府打听。市长迎头就说:“老张,大楼不准盖!”我说:“决不向政府伸手。”市长说:“那也不行!心想,昨天市长是接过请柬的,他还安排衡市长讲话,为什么一夜就变卦了呢?再细访,原来是市委书记通过财政局、建工局等部门调查,发现电大确实没有钱,不同意建教学楼。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临时请宣传部副部长张士伦到会奠基。奠基仪式结束后,浩浩荡荡的施工队伍开进了校园,竖塔吊、挖地基,热火朝天。正当工人们干得起劲的时候,一位丁姓老师走近施工队问:“你们光干,问问电大有钱吗?”工人们向施工队长反映,施工队长到会计室,一打听傻眼了。账面上只有准备发工资的5万元。他立即把工人全部带走了。校内讥讽与嘲笑声再起,一片哗然。 开船不怕顶头风,我去找施工队长商量,他坚决拒绝。我把桌子一拍说:“咱重新签合同,各自立下军令奖,保证九月初竣工,谁违背按百分之十罚款!”施工队长接受了。 钱是硬物,你不去找,天上也不会掉下来。这时候,我想起来了苏南如火如荼的乡镇企业,他们需要哪类人才呢?我决定去苏南考察。在考察中,“一主二从三放开”的蓝图在脑海里更加清晰了。 九尽杨花开,东风徐徐来。有一天,《新华日报》报道了连云港市举办公关班的短讯吸引了我。我想,东风来了,何不乘机借东风啊!我在苏南考察时发现公关人才奇缺,就立即派赵洪普同志去连云港市考察,一连去了三趟,把“真经”学来了。学校立即开展招生,把各种招生手段都利用了起来。生源犹如钱塘江大潮,滚滚而至。原计划招收100名学生,前来报名者有3000多人,有的还托亲访友拜门子,整个校园挤得水泄不通,老师们忙得焦头烂额,也顾不得吃饭。就在这时,市政府来电话通知我到市长办公室。市长拿着招生简章严肃地说:“老张,你把漏子捅大了。劳动人事部们无法安置,你学校能有多大能耐?”我说:“按市场需求办学,不要政府承担。”市长要求我收回简章,停止招生。我说,简章满天飞,学校无法收回来。他说:“你一定要把‘负责安置’抹掉!” 我骑着自行车扫兴而归,刚踏进校门,就听见有人大喊:“不好了,有人跳楼啦!”我把自行车一推,向楼下跑去,工人们忙着拆卸脚手架,一个男青年夹在竹笆中间。我像掉了魂似的喊着:“快,快叫救护车!”工人们很快拆开竹笆,那人站起来就跑,工人们抓住 他,原来是学校西院的一位神经病。大家架着他往救护车上抬,他怎么也不情愿。医生说:“看样子没有伤着,就让他走吧”。工人们突然鼓起掌来,我的心这才放下来。施工队长说:“主体刚完工,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爬到五楼上的,可巧摔到竹笆子上了,万一摔到空地上,一定会摔死的。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校长你得请酒!” 酒席间,有人提议,校园要修甬道、植树、栽花,一是洗灾,二是迎接九月初竣工剪彩。我想,洗灾到是小事,迎接竣工剪彩才是头等大事。第二天,我带着几位教师来到邳城花园。 一位老年花农介绍了好多种花,其中他指着剑麻花说:“这种花,是一种吉祥花,它不仅能驱鬼,还能辟邪。它的叶片坚厚笔直向上,似青剑刺天;夏秋间开花,花瓣淡白无香,纯洁质扑,既不招蜂引蝶,也不斗奇争艳,像百花园里的白衣淑女,显得平淡恬然……”听了花农的介绍。我虽然不信驱鬼辟邪的传说,但他对剑麻花的介绍正合我心意,就决定在校园甬道的两旁植剑麻花。经过谈价后,我们几个人连刨带挖,直到下半夜,把剑麻花装上车,驱车赶回学校。在栽花时,我再三叮嘱门卫老刘:多施肥,勤浇水,争取九月份看鲜花。 公关班开学了。公关班的声誉,就像高山倒香油,百里飘香。来信来电催要公关小姐的不断,远的有北京、上海、浙江的宁波,近的有苏州、无踢、昆山等市,市内的富丽、锦华大酒店也争先恐后。特别让我提心吊胆的是,市长又打电话来了。我想,这次娄子真的捅大了,最轻也得挨批评,我怀揣着不安的心走进市长办公室,他微笑着说:“公关学生还有吗?”我问“不处分啦?”他说:“谁说给你处分啦。你给我挑20名学生,徐州领导来电,要在南京设置办事处,急需用”。我说:“每一个学生要交学校500元代培费”。市长指着我说:“你真行!”300名公关学生,未结业就被预订一空,而且接收单位还要向学校每生交500元代培费。 接着,我们又瞄准了村级干部,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在征得组织部门的认同下,招生了村支书大专班,开创了全国的先河,开学典礼那天,省委政工书记亲自前来祝贺。 社会是互动的。两次创造性招生,促进了大专层次和中专层次的招生,使在校生由300名猛增到3000名,再加上长流水不断线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初步形成了“一主二从三放开”办学格局,教学大楼的费用不仅绰绰有余,还要向财政缴纳学费的百分之二十。 这时,我想起了建教学之初的冷嘲热风,想起了大楼奠基仪式的尴尬,想起了三下苏南、三赴连云港的艰辛……我是“一意孤行”,必须向领导说清楚。在九月初的一天早晨,我来到政府一招书记的宿舍,向他介绍了大楼建起来的经过。他激动地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第二天,他带领四套班子领导来到了电大,尔后他调到沛县工作,还多次派沛县电大的同志来校考察。 剪彩的那一天,剑麻花真的开了,叶片笔直向上,花瓣洁白质朴。我想,人的一生如果能像剑麻花那样,露出锋芒,把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人们,这个世界不是更加五彩缤纷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