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河风物|沙秀元:宿羊山山前花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isisi 发表于 2019-3-6 14:39: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isisi
2019-3-6 14:39:16 4789 0 看楼主

宿羊山山前花篮

沙秀元   


簸箕笆斗出桃园

蓆荚苇席摺子圈

还是山前花篮好

花色大小样式全


宿羊山的手工编织,分为柳编,苇编,在邳州比较有名,像苇编有蓆荚子,苇席,摺子等,现在都不用了,集市极少有产品出售,尤其是苇编摺子己经绝迹。而柳编还可以,如花篮, 簸箕,笆斗,杬子,针线筐等,还远销东北,海南,  四川, 陕甘等地。

山前的花篮,属于柳编,据山前庄胡殿平讲, 编花篮是项技术活, 首先将杞柳条开劈成很薄的长条片,然后根据要求, 设计篮子的骨架,进行编织。工人心灵手巧者,只见柳片在手中翻飞,十多分钟编成一个。然后用红,黄,绿着色晾干,打包起运到全国各地进行出售,小的花篮如桃, 苹果, 碗口般大小,大的花篮象现在的塑料桶般大小,可上街买菜装东西,还有编成提包,内里用布料装裱,很受外商欢迎的环保用品,山前花篮常盛不衰。每年秋后,家家户户挖地屋子,这种屋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既能取暖又能在里面编篮。编篮者首先将杞柳剥去外皮,上锅蒸煮,然后开条打片,而开条打片是项技术活,生手开条,非厚即薄,宽窄不一,或断成几截,而熟手开片,厚簿宽窄一致,绕指不断不裂。其次就是编织,根据所编的花篮大小,挑选开片骨条打底,留帮边,再用薄皮编织,琐边,着色即为成品。

山前花篮历史悠久,据山前庄张登阶,张玉兵,王怀珍等几位老人介绍。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山东一苏姓人家逃荒至此,他冬闲时带领全家编织花篮,春节后到附近的几个集镇上走街串巷叫卖,那个年代没什么儿童玩具,大人都会给孩子买上一两个,留作装花生和糖果,孩子很是开心。一季卖完,聚小成多,很是丰厚,既解决生产资料问题,又贴补家用开支。因此当地百姓向他学习编花篮,久而久之,山前庄家家户户都会编花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宿羊山山前庄男女老少,人人都会编花篮 . 这真是‘走南走北走西东,编个花篮好谋生,冬天人人都有空,多亏山东一老翁’。而现在只有老人,妇女会编织。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但是每年这个庄仍有十几万只花篮,销往全国各地。相传在乾隆下江南时。在泇口,就是吃了白夫人,用花篮子成的大蒜。治好了皇帝的腹泻病。当时乾隆说。邳州烧蒜有些甜,能治痢疾肠胃炎。邳州花篮真好看,带回宫里孙孙玩。在光绪皇帝四岁登基的时候。他看到下面跪着的都是满朝文武大臣,他心里有些害怕就哭了。她的大娘及姨母慈禧太后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就让宫女快把邳州进贡来的花篮子拿来,里面给装上花生和糖果。光绪皇帝看到花篮之后,就不哭了。他就高高兴兴的坐朝了。有道是 : 宿山古镇美名扬 ,山前花篮渊流长,乾隆直夸花篮好,光绪花篮盛果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isisi 当前离线
网站编辑

查看:478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