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杏玲:善用互联网促教育公平,不建议使用有隐患的学习类App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mxs3320361 发表于 2019-3-8 16:4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mxs3320361
2019-3-8 16:42:07 20482 0 看楼主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来自教育一线,多年履职都关注教育和青少年话题。

本年全国两会上,她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互联网+教育”,表示非常认同。她也注意到,一些学习类App近年来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某些学习类App上能直接搜索到习题答案,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吸收知识等。


3月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李杏玲发言。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 黎湛均 摄


她建议要善用互联网促进教育公平,可以由学校统一“互联网+”教育平台和资源后在校园向学生开放,学生手机上网、使用学习类App家长应对其有效监管,不建议学生带手机入校园,防止网络不良信息侵害青少年,不然直接影响学习。

希望“互联网+教育”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李杏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拥有丰富的一线经验。本年两会上,她继续关注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弱势人群教育的发展。

本年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其中就指出要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李杏玲对此感到很振奋,她建议通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互联网+课程共享平台,培育课程创新共同体,运用信息化手段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事实上,在她任教的东山中学,老师们已经不竭通过互联网学习来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她告诉南都记者,部分理科课程需要做实验,通过互联网平台学习远程课程效果明显,而文科教学中,老师们则能通过互联网打开教学思路,“每次学习都有收获。”李杏玲告诉南都记者,东山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已经从“互联网+教育”中尝到了甜头。

小学初中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甄别力差,不建议带手机进校园

除了在互联网上开展远程教育,她还注意到“互联网+教育”的另一形式,即学习类App。“现在有一些学习类App上可以直接搜索到习题答案。”李杏玲认为,这种类型的学习类App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真正领会知识点。

在“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的背后,南都曾调查发现,学习类App表露出内容涉黄、诱导付费、外链游戏娱乐办事、违规收集学生隐私信息等多种乱象,给青少年学习成长带来隐患。

对此,李杏玲认为,可以由学校统一把关“互联网+教育”的平台和资源并开展相关教学,以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优势资源有效流通的效果,不建议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随意使用有隐患的学习类App。

“不少乡村学校都已经有一体机,硬件设施逐渐跟上来了。”她向南都记者介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统一互联网学习资源能有效促进教育优势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

而无法确保学习类App以及网络上的信息和内容对学生是否安全、准确的情况下,家长应确保对此类App上的内容进行有效把关,防止学生被网络不良信息侵害。

“特别是小学、初中的学生,对网络有害信息甄别能力还不强,注意力容易被网络上的内容分散,所以我不建议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李杏玲说。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向雪妮 发自北京

了解更多,请点击互联网教育专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mxs3320361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048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