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海泛舟」我的《陇海书画》缘(王以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3-13 14: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3-13 14:20:31 3433 0 看楼主


我不会画画,不懂书法,却与《陇海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真有缘分呀。

一个偶然机会,我接触到《陇海书画》报,立即被它的精美画面吸引。那磅礴大气的书法,栩栩如生的绘画,给了我强大的冲击力,感叹道:真不愧为陇海地区大地方的报刊,藏龙卧虎啊。但一看社址,主办单位,却是邳州市老年书画协会的机关报,这更让我惊呀,一个县级市的群团组织能办出这么高水平的书画报,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一幅幅书画、一方方印章,散发着浓浓墨香,显露出大家风范。排版新颖,内容丰富,充满正能量,应该说是邳州文化界一棵璀璨的明珠。我当即赋诗赞曰:

题《陇海书画》报

华夏筑梦霞满天,《陇海书画》壮河山。

窗外常映陇西月,门前频泊东海船。

绘丹描青涂鸦趣,播雨施风耕砚田。

夕阳余辉人未老,华发再添一寸丹。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该报总编竞是我熟悉的王景兆本家,本来他退出一线后,又向他爱好和熟悉的书画界发展,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景兆知道我喜欢写点东西,鼓励我给该报写稿,我苦于不会书画难以动笔,他说:”诗书画印是一家呀。”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就写诗,占的板面也不多,试试吧:

诗书画印源一家,

谦恭礼让细品茶。

艺苑同酿春秋露,

雅俗共尝颂中华。

这首诗道出了诗书画印的渊源,其实也是和书画界套近乎,争得在该报刊登的合理性。当时邳州老年书协正在市民办事中心办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书展阵容庞大,内容丰富多彩,令人震撼,看后写了首绝句:

胜利仍须警世钟,

笔端勾显罪倭行。

满堂书画扬正气,

抒我江山万里情。

此诗和上首诗一起先后被《陇海书画》报刊用,这使我很受鼓舞。于是我就时刻关注着书画报的活动和发展。 春节到了,他们积极组织到企业、机关、乡镇开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到国庆节、开改开放四十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歌颂大运河,配合新的形势发展,都要组织会员积极参与,挥毫泼墨,大抒豪情壮志,歌颂新生活,描给新蓝图。再把其中好的作品、精华部分编纂出版发行,该报不仅在邳州本地发行,并且还扩大到全国各地,受到书画界青睐,得到书友画友们的好评,也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搞这些文化宣传活动,办这样高水平的书画报纸,离不开专业人才,《陇海书画》报社就聚集了这样一群精英。在老市政府二楼的《陇海书画院》办公室里,常看到他们活动的身影,有一天我去取报纸,见周保忠先生一人闷在里间,正埋头写东西,见他正忙,取过报纸,打个招呼就走了,未敢打扰。他是报社秀才,当过兵,军报记者出身,曾叱咤疆场,歌颂英雄,如今他手中的这支如椽之笔,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尽情的挥洒在邳州乃至陇海大地上,更让《陇海书画》熠熠生辉。尽不住我写诗赞曰:

赠周保忠先生雅正

曾经书办论翰香,三读华文锦绣章。

烟霞常氤首卷面,梅魂巧为百家妆。

解甲重拾旧囊宝,归田再秉新投枪。

青山不老春常在,怡情桑榆醉夕阳。

报社的台柱子,执行主编闫志安先生更是了得,来自书法之家,兄长闫志学书法名闻遐迩,志安也同兄长齐名,号称兄弟书法家也。笔锋稳健、布局严谨,又不拘一格,下笔如行云流水,精美绝伦、令人折服。他对办报宗旨、版面设计都有成熟独到的见解,因此,《陇海书画》报之所以能常常推陈出新,吸引读者就不足为奇了。他不仅倾心血于画报,还悉心培养下一代,他办的《闫志安书画苑》也是标新立异,我参不雅观后颇受感动,题诗赞曰:

题闫志安书法学苑

修身报国学为先,书法学苑壮河山。

卷上长虹颂华夏,笔底惊涛锁雄关。

萌芽新圃千秋业,医心老骥百经传。

莫言苑小简室陋,励志勤教始空前。

从部队转业、曾任市机关党委书记的杨建国先生,是《陇海书画》的主编,能诗、能文、能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部队出身,但儒雅随和、诗书皆精,诗存平水古韵,书怀浩然正气。与之扳谈,多有共同语言,常存韵律共鸣,感怀之余,曾赠诗一首:

赠杨建国先生雅正

启航陇海百帆扬,满屋诗书笔墨香。

畅叙兰田风雅颂,趣谈坟典赋词章。

与时俱进说平仄,破浪乘风渡海江。

泼墨挥毫桑榆乐,人生最美是夕阳。

此后杨书记又和了一首:

依韵和王兄以太先生

陇海谈诗意气扬,欲学苏子老发狂。

每于家国兴怀抱,时向田园觅藻章。

文有真心皆可读。律求平仄费周祥。

墨香只为酬梓里,牡丹苔花自暖凉。

我与《陇海书画》院交往只是近两三年的事,但和《陇海书画》报王景兆总编认识和熟悉很早。在他先后任市审计局局长和市财办主任时就常见面,知其深爱书法且常习之,每到他的办公室,见他公务之余,总喜临池挥洒,临摹碑帖。笔锋犀利,遒劲凛然,他在公务中也常学以致用,在送达有关部门的书信函件封面上,总是用毛笔书写送达单位和姓名,清秀流畅的行书尝心阅目,令人赞叹。退出一线后,仍热衷于书画和公益事业,集思广益,团结同仁,让邳州老年书画人发挥余热,让夕阳余辉更加斑斓灿烂,让书画这块瑰宝更好的办事人民大众,为改革开放擂鼓助威,为新时代增添正能量,也使《陇海书画》越办越好。为此特以诗赠之:

赠 景 兆

耕云播雨乐天涯,解甲归田未解甲。

泼墨兰园惊风雨,挥毫书坛颂中华。

墨香九州墨香斋,书法五体书法家。

《陇海书画》耀陇海,书画陇海绽百花。

陇海书画界群星灿烂、成果辉煌;

陇海书画院精英荟萃、战将如云;

《陇海书画》报必然会办妥;

《陇海书画》报必然能够办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43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