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让孩子成才,父母请学会“三要三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木棉花的春天 发表于 2019-3-13 20:4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木棉花的春天
2019-3-13 20:46:38 2656 0 看楼主
“家庭教育需要被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帮手家长们了解子女品行教育、亲子关系的科学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方法等内容十分必要。”在本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他也曾专门撰文谈到父母对本身的教育以及本身对孩子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是如何影响朱永新的呢?教育孩子,他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我的父母和我的孩子

父亲说:“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我的父亲是小学教师,最初在家乡的小镇上教书,后来到一所乡村学校担任校长。父亲中师毕业,阿谁时代的师范生,综合本质都很高。我曾看过他拉手风琴的照片,那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年轻人。
父亲的敬业精神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当小学老师、小学校长,还是后来当镇里的文教助理、县聋哑学校的校长,他都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他曾自豪地对我说:“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我的父亲,小镇上的一位普通教师,却被评为“全国榜样教师”,这份荣誉或许就是对他多年追求的最好褒奖。

我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从那时养成
我的童年和少年基本是图书稀缺的时代。乡村文化站书架上孤零零的几十本书,早已不能满足我的胃口。
当时我母亲在镇上的招待所工作,一个人既是所长,又是办事员和清洁 工,我们全家住在招待所,当母亲的帮手和“志愿者”,于是我向住在招待所的过往客人借书读。
读书资源大部分与旅客的书有关。因为客人经常是匆匆过客,所以读书也是限时限刻。因此也养成了我快速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
我真正系统地读书是在大学期间,那是我一生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光,我给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写过一封信《大学是读书的天堂》,就是我本身的切身体会。我不敢说,本身阿谁时候真正读懂了多少,但是,我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从此养成。

作为成人,应该谦逊地向儿童学习
周国平曾送我一套四卷本的著作《女儿四岁了,我们开始聊哲学》,我把它定位为一本亲子共读的图书。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捧着这本书,回忆本身与孩子在一起的所言所行,必然能够找到共同的乐趣,在会心处相视而笑。
在送我的这套书的扉页上,周国平写了这样一句话:“永葆童心,便是哲人”。是的,对于生命而言,保持童心,本来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因为儿童的本性是至纯至清的,是明亮美好的。
作为成人,应该谦逊地向儿童学习,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竭丰富本身,提升本身。

要让孩子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帮他成为他本身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这怎么行!后来我们决定:钥匙再丢得本身跑回来拿备用钥匙。四年级还这样,他本身把车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所以,父母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帮手他,让他成为他本身。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发现他本身,能够和那些最美好的东西相遇,能够找到他本身,最后成就他本身。
作为父母亲,千万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同一个样子。帮手孩子树立自信,帮手孩子找到他本身,这才是最关键。过度关心照顾,结果造成很多孩子长不大。过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02

父母请学会“三要三不要”

要陪伴
从空间和心灵上陪伴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有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生活完全不同。父母跟孩子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建立起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愿望,这种陪伴是彼此影响的过程,是父母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父母跟孩子建立终身联系的机会。

要积极
要注重养成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要鼓励为主,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悦纳本身。即使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父母也要悦纳孩子、鼓励孩子。孩子的成长空间是无法想象的,你给他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舞台;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他就能演绎多大的辉煌。必然程度上,是父母的期待和鼓励直接造就了孩子的未来。

要垂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抱怨孩子其实是抱怨本身,因为孩子是在你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时间远远长过他跟老师在学校里的时间。所以,父母的人生态度非常重要,你怎样孩子就怎样,你成长孩子就成长,你发展孩子就发展,你幸福孩子就快乐。

不要极端
要避免撒手不管和管得太多这两种极端。管得太多就是不给孩子留下成长需要的空间和时间。孩子放学就进入补习班,周末进各种课外班,完全没有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孩子必然要有属于本身的时间,必然要让他学会本身做计划,长大后他才会安排本身的人生。被父母带着走、抱着走、捆着走的人生是走不远的。

不要攀比
做父母的很难不把孩子和本身比拟,我也曾经对儿子说,你要是有爸爸一半的勤奋就好了。其实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我总觉得他不够勤奋。但80后跟我们不一样,他的人生价值不雅观有本身的标准。用我的标准去要求他不现实,用我的目标不竭地刺激他也不合错误。让他成为他本身,让他选择本身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专制
父母都觉得本身天生比孩子高明,总喜欢说“你的血肉都是我给的,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当然要听我的安排”。其实父母的经验并不是科学”,每个孩子都有一条属于他本身的道路,都有一把打开他本身真正身份的钥匙。父母的责任是用心发现本身孩子的唯一性和可能性,为孩子的成长铺平道路,呵护他,助推他更好地成长。
来源 | “中国教育报”微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木棉花的春天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65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