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中的英雄王杰》连载:中学时代的故事(张元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3-14 08:0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3-14 08:08:29 5354 0 看楼主


打金乡的故事

辛庆文说:“明天学校里叫我到高河附近去起烈士遗骨,往羊山安葬,羊山建起烈士陵园。”

辛父说:“好啊!这些烈士都是为咱死的,打羊山,打金乡,八路军死了不少人,咱可不能忘记他们,咱家那时可叫蒋匪军祸害苦了,全家没吃没烧,你母亲是八路军的妇救会的会长,天天藏在南屋地洞里不敢出来,我是老街长,被抓后差一点死在蒋匪军旅部。”

王杰说:“大伯,你给俺讲讲八路军打金乡的故事吧!”

辛父说:“国民党还乡团,到处抓人。1947年6月刘邓大军过黄河来到了咱们这里,打单县打成武装包抄了金乡,在咱西沙河消灭了国民党一个团。七月份打羊山,天热,打了七天七夜,雨下了七天七夜。蒋匪军从城里开去的坦克车,派出的兵都被八路军挡在了万福河上,羊山打开了。到了腊八把金乡围了起来,金乡的战斗开始了。

腊八打城一直打到春节,城西门外的房子就被国民党烧了三天三夜。城里各家的门板被他们抢去修工事守城。每到晚上枪炮声不竭,激烈得很。八路军用炮把北门打开,那天夜里八路军冲进来一个营,也不知怎的又都撤出去了。八路军撤走了,国民党匪军又来了一一清狱,把关进狱中的三百多人用机关枪都打死了,对门姓邵的一个长工李宾因交不上棉花被关在监狱,也被打死了。国民党兵太坏了,咱们解放了,过上了好生活,咱不能忘记他们,应该给死去的烈士建陵园,纪念他们。”

王杰说:“大伯你讲得太好了,我很受感动,庆文哥,明天我必然跟你到高河去起烈士的遗骨,好好地安葬在羊山陵园。”



他真是我们的好榜样

辛庆文和王杰扛着铁锨和一中的其他同学一块出发到高河。

到了高河就看到了一个个小坟头。负责起烈士的干部讲:“这些烈士都是打羊山、打金乡牺牲的,他们为了解放我们的家乡,牺牲了本身的生命,咱们要认真地起遗骨不能把骨碎片丢掉,都要装进蒲包内。现在散开,开始起吧。”

辛庆文和王杰,每人一个蒲包,俩人先行礼,辛庆文还念叨着“俺把你送到羊山,叫你们还在一起,为革命而奋斗。”

王杰说:“快来看看吧,这位烈士,头骨眼眶上还卡着枪子儿哩!是拿下来,还是不拿下来好?”

这时起烈士坟的老大爷走过来了,对俩人说:“小同学拿来我看看。”老大爷用手接过来头骨,看了看卡的枪子儿,双手抱在怀里,两眼掉下了泪来。喊着:“小代,小代!”

王杰心里很难过。对着老大爷说“老大爷给俺说说吧!”

老大爷说:“他可是一位小英雄,才十六岁就参加了解放军,在俺庄上住过。他可勤快啦,帮俺打水、扫院子,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参加打金乡,他是营里的通讯员,大家都叫他小蛋蛋。有天晚上,营长叫他到北门通知攻城部队撤出,部队马上转移。他就是在金乡北门下通知时负的伤。送他来的兵士都说他可勇敢啦,夜里小代跑进金乡的北门里,传达上级命令。北门被炮炸开后,八路军冲进了北门,和蒋匪军展开了激战。机枪步枪声响成一片,小代东跑西跑去找首长传达命令,他发现了蒋匪军的机枪点,扔出了手榴弹,敌人的机枪哑吧了。他传达了命令,部队开始了后撤。小代也跑出了北门,不幸的是小代中弹倒了下去。担架把小代抬了回来。小代在救护所,我去看他,见他东一头、西一头乱蹦乱跳。当时救护所条件太差,子弹也没取出来,他就牺牲了。

在他的坟里青瓦上写着“二野三纵通讯员,十七岁,刘思代”。王杰拿出本子用笔记下来。王杰说:“小代的英雄气魄,是咱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王杰对辛庆文说:“今天起烈士遗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小代那么年轻,不怕苦,不怕死,他真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先烈的英雄精神,为广大人民的幸福,情愿牺牲本身的生命!”

读《延安作风万岁》的感想

读了《延安作风万岁》一文后,我的心是那样的不安静,我们的老前辈高尚的品质,以及乐不雅观主义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我,其中对我教育最大的是毛主席和革命老前辈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标的目的,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作风。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领袖毛主席在延安领导革命是那样的艰苦,几乎没有衣穿,发一件衣服冬天是棉衣,夏天当单衣,秋天当夹衣,兵士没鞋袜,没有被盖,困难算是大极啦。我读到这里深受感动。以前认为生活苦的思想真是肮脏极了,今后必然养成艰苦朴素的品质。

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延安的青年们个个精神抖擞,工作、学习、生活都很努力,从不松懈。在学习上他们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那时不仅没有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设备,也没有宽敞明涟魈室,学习条件更艰苦,上课吃饭都在场上,双膝当课桌,黑烟糊在壁上当黑板,平地留个土堆当讲台,同学们没纸就在地上练习写。住窑洞,睡土坑,吃的是小米棒子面,没油没菜,生活是多么艰苦。现在,我们住在宽敞明亮的瓦房里,环境优越,风景斑斓,学习有课桌、凳子,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教室、宿舍有电灯。用的是钢笔和笔记本。宿舍又宽大又清洁。吃的是杂粮和细粮,油、菜都充足,逢年过节都要改善生活。在学习上,老师抓得很紧,教得好,备课仔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手,生活该是多么幸福呀,照理应该好好读书,积极工作,把学习搞好,然而我却不是这样,对学习马虎潦草,上课有时不专心听讲。

《延安作风万岁》这篇文章读后,使我受了很大震动,犹如警钟震耳,像大梦初醒,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对不起革命领袖毛主席,对不起革命老前辈,我对不起党。想到这里我的热泪簌簌地掉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擦干眼泪,又捧起这篇文章一句一句地读了两三遍。我下定决心,今后必然要发奋图强,勤学好问,学习和发扬延安作风,做一个真正的革命青年。成为一个又红又专的劳动者,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本身的光和热。



我们去帮手她们

开学不久,学校响应政府号召,到城关镇郭七楼(现高河乡)支援三秋工作。

在郭七楼支援三秋工作期间,同学们都住在搭的庵子里。十二级五班系女生班,只有王杰、张平(现名张振环)等4名男同学。4名男同学和老师住在郭七楼的水坑涯,女同学住的庵子在水坑涯西北角的500米的地方。一天夜里同学们已入睡,突然刮起大风,不一会儿下起小雨。早已沉睡在梦中的王杰听到响声后,翻身起床,叫醒了身边的张平同学说:“刮大风啦,下雨啦,咱们到女同学那里去看看吧,她们住在庄外,庵子很容易刮坏,我们去帮她们固定一下。”王杰即刻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跑到女同学住的庵子那边去了。到了之后一看,女同学乱成一团,不知该怎么办,大喊:“庵子刮坏了,漏雨了。”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全班同学立即投入到维护庵子的紧张工作之中。王杰首先爬上庵子顶将绳子系上、拴牢,很快维护好第一个庵子,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全部拴好系牢,不变了同学的情绪,使女同学很受感动。王杰和老师都淋得像落汤鸡,直到深夜一点,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本身的住处休息。

学校为便利学生生活的需要,为每个班级配备木质大桶一个,铁菜桶一个,木质馍箱一个。木质大桶盛上开水或汤重70多斤。王杰所在的班离伙房有一里多远。当时学校条件也不太好,全部是土路,遇刮风下雨,道路泥泞。同学们一日三餐,每天往返三千多米抬饭,这对男同学来讲还算不了什么,可对年幼的女同学来说就成了问题。正当班主任、班委会对此事为难时,王杰等4人主动提出了承包全班抬饭的任务。王杰说:“我们男同学比女同学力气大,下雨我们也便利,鞋一脱就行了。”班主任、班委会同意了他们的请求。通过一段时间,实践证明了王杰等同学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好,博得了全班同学的赞扬。临近的兄弟班级问王杰:“怎么每天都是你们几个值日生?”王杰笑着说:“女同学抬不动,下雨了,她们赤着脚抬饭,我们男同学多没面子。”

王杰“承包”抬饭直到一年后才结束。



王杰(前左二)读初中时与同学们的合影

傻就傻到底了

1961年7月初,天气火热,山东省金乡县不太宽的街道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男女老少挤在大街的两旁看热闹。突然,有一支大秧歌队伍由远而近扭来,在大秧歌队伍后边,是新入伍的青年,胸佩大红花,身着新军装,唱着新学的军歌,排着单行队伍缓缓走来。走在最前头的小伙子,中等身材,红脸膛,浓眉毛,一双黑黑的眼睛,一身肥大军装,紧紧的抿着嘴,他,叫王杰。

挤在人群中的一位青年高喊:

“王杰,你是学校的三好生,上大学的苗子,你参军,真傻!”

说这话的是王杰的同学、好伴侣周文夫。王杰对着周文夫做了一个鬼脸说:

“当兵是我的第一志愿。傻就傻到底了!”

王杰初中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张老师,深知王杰爱读书,特地买了一本《黄继光的故事》,走出人群,来到王杰跟前,将书送给王杰:

“祝贺你当上了人民解放军!”

王杰双手接过书,向张老师鞠了一躬说:

“谢谢老师!”

王杰的母亲带着大妹、二妹和小弟,挤出人群,高喊着:

“秋生!秋生!”

王杰跑到母亲的面前,母亲含着着泪说:

“秋生,到部队后要好好学习,听领导的话,可别忘了,生你的那年是鬼子大扫荡……”

是的,王杰的母亲怎能忘记刻骨铭心的1942年10月哩,日本鬼子大扫荡,进行“三光政策”,全村百姓为了逃命,全跑光了,王杰的母亲身怀王杰,跑不动,在他父亲的搀扶下,好不容易躲在红高梁地里,生下秋生……

王杰点点头走开,小弟弟拉住王杰不让走,母亲揽过小弟弟,才让王杰走开。



羊山的故事

郁郁松柏中,羊山烈士纪念碑耸立。这是1947年鲁西南战役的重要纪念建筑。当年,黄河北岸,随着一声号令,刘邓大军战船齐发,在鲁西南张科镇到临淄集300里地段上,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按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战略构想和安排,精心策划出敌不料,百战百胜,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自认为可抵万军的‘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王县长带领新入伍队伍来到羊山烈士陵园,站在纪念碑前,欢送的少先队员列队两侧。王县长指着碑文说:

这是刘伯承元帅为羊山战役留下的永垂不朽的诗句,朗诵道:

狼山战捷复羊山,

炮火雷鸣烟雾间。

千万居民齐拍手,

欣看子弟夺城关。

新兵士个个举起拳头宣誓:

“保卫祖国!”

“保卫和平!”

王杰的拳头举得最高,声音最响亮。

王杰爱羊山还有更深一层意思。那是在他刚刚有记忆开始,母亲经常讲述一个故事:羊山宝藏的故事。

青山羊,石上卧,羊山卧处宝藏多。

宝藏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姓单的大户人家,家产万贯。可是,他常年外出经商,疏于对独子的教育,成了败家子,偌大的家产破毁大半。有一天,姓单的把儿子叫到跟前:我给你一些银两,离家出走吧,吃遍百般苦再回家见我。儿子在外流浪,吃尽苦头,回家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衰落的家又兴盛起来……从此,这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古诗在王杰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535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