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鸡起源探秘:为何不是印度,不是中国半坡或屈家岭,而是大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3-15 09:3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3-15 09:31:13 4018 3 看楼主
驯鸡的出现,不仅是人类驯养史上的大革命,也是人类膳食史上的大革命,对人类的发展贡献实在太大了。但是又是谁最早把野鸡或者鸟类驯化成家养鸡的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研究界众说纷纭。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十万为什么》,影影绰绰记得鸡是从原鸡变来的,原鸡好像产自国外。但按常情常理,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先民都有可能驯鸡,家养鸡并不必然只有一个祖先。但是家鸡最早出现在哪里,却还是很有必要弄清楚的。



说到这个科学研究大话题,我想从一个小人物的一本书说起。这本书就是江苏省邳州市史志办的王乐沛先生著的《邳州文史考》。这本书1995年出版,其中有一篇文章就与探索驯鸡的最早发明者有关,这篇文章标题问题就是《鸡的鼻祖在邳州》。一看到这篇文章就被雷蒙了,想,一个本属于考古学与生物学的研究课题,怎么可能由一个地方史志工作者定下结论呢?这个结论似乎也没得到学界的认可,文章里也没有进行令人信服的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证。想想这事还真有点不靠谱,有点像当今网络上常有的大胆假设、无法求证的标题党一族。

不外细细研究王先生的文章,又觉得不无道理。他是这样论证的:

在邳州博物馆保藏的上千件文物中,有一只陶鸡。这只陶鸡正蹲在窝里下蛋,鸡窝模型是长宽约30厘米、深6厘米摆布的方形筐。鸡的形体大小与现在的家鸡相似,生蛋时形态也很一致。据查,这只陶鸡出土于邳州大墩子古文化遗址的最下层。专家分析,陶鸡是件艺术品,它是经过作者对鸡长期不雅观察、饲养体验后精心制作的,鸡的出现必在模型之前,可必定地说距今6000年前黄帝时代的邳州人已经把鸟驯化成鸡了。



看到这个结论时,又想到邳州考古专家陈永清先生著的《邳州史前文明》一书也有相关记载。他在《禽兽的饲养与驯化》一章中说,大墩子遗止第三次发掘时,出土了一件陶塑工艺品,活像一只刚出壳的毛绒绒的小鸭或小鸡。并且这个小鸡或小鸭在出土时,是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带盖的陶盒子里的,这个陶盒子可能象征圈栏,也可能是鸡窝,这应该是原始时代邳州先民饲养家禽并已实行大规模圈养的有力证据。

这两位先生说的是同一件陶鸡。大墩子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位,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平面近圆形,直径约25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发掘出6000余件器物和554座墓葬。经碳14测定距今约4500-6000年之间。也就是说,从这个家鸡陶器的出土层来看,应该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最长可能是6000年。因此,这两位土专家的接地气的考证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当然,光是邳州人本身说鸡的鼻祖最早出现在邳州地区是不够的,也是不足为信、不足为凭的,也是难以服人的,于是又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看看国内国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是如何说的。

首先看进化论老祖宗达尔文如何说。他先是提出鸡的产生单源说,认为鸡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印度的红色原鸡,然后再向东西方扩散。后又提出多源说,即原鸡产生于多地。这个学说缺少科学依据,并且就算是公元前2000年印度有驯鸡,也比邳人驯鸡至少也晚了一两千年。



再看中国学者如何说:

家鸡的驯化,全世界以亚洲为最早,这已是公认的事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过去有人认为,我国的家鸡是由印度引进来的,这是错误的。除陕西半坡外,在距今4000年前的河南三门峡庙底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发现了鸡的骨骼。此外,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在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距今约五千年)发现陶鸡。这说明,我国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开始养鸡了。

又说:

东夷族地域是中国家鸡的渊源,可以称之谓“鸡源“。由于鸡是重要生活生产资料,自然随其迁徒,就扩散其征途周围了。



看了上述资料,先是有点遗憾,因为许多研究鸡起源的专家文章和有关报道,都没有提邳州出土的陶鸡,但另一方面,又让人对邳地是鸡的祖先的不雅观点很有信心,因为在家鸡出现的时间上,显然都比邳地的晚,并且还把鸡祖的产地指向了东夷地区。我们知道,东夷人以鸟为图腾,猎鸟养鸟食鸟,与鸟关系十分密切,而鸡显然是由鸟进化驯化来的,东夷人最早驯鸡是可信的,这个结论也基本为学界所公认。而邳地,恰恰属于东夷族地域,邳人就是东夷族。那么,邳地出土了年代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母鸡抱窝的陶鸡,由此得出鸡的祖先在邳地的结论应该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吧?再想一想,老母鸡,鸡蛋,鸡窝,鸡圈都有了,这驯鸡业应该是很成熟并且也是相当有规模的了吧?并且驯养的历史必然很悠久,甚至比六千年更早千把年也说不定呢!



那么,为什么邳地会是鸡的祖先产生地呢?王乐沛先生的推论很有意思,他说奚仲建立邳国,率部族东迁海边一带定居,邳州大墩子当年离海边不远,这个遗址就是其中的一个聚居点。他们与东夷鸟族杂处通婚,学习鸟族人扑鸟、训鸟、习鸟语、穿鸟衣,熟悉鸟族人的生活习惯,以他特殊的发明创造天才,自然会想到把鸟驯养为家禽——鸡。后来出现了文字,因“隹,zhui”的字形很像这种变成家禽的鸟,就用它来指称鸡。《尔雅》说:隹鸟,又叫鳺鴀fupi。并且这个鴀pi字,不仅读音是“邳”,并且它的左偏旁,正是邳的原字“不”。从字形与字音看,鸡确实与邳地有关,这种最早成为家禽的鸟,就是因为最早出现在邳地而得名。这也就是说,邳人祖先奚仲把本地鳺鴀fupi野鸟训养成了家禽。更有趣的是,当初人们为这种家禽造字命名时,联想到它是奚仲训隹鸟而成,于是用“奚”做声旁,用“隹”做形旁,这就是繁体字的雞,又写作鶏,也与奚有关。

邳州的文史专字崔学法先生在《邳州历史文化略述》一文里也说:

“鴀”是“不”的鸟,当然是邳的鸟了。奚仲迁邳后,人们又把奚字加个短尾鸟的“隹”,组成了繁体字的即奚仲封地的鸟。也就是邳地的鸡。

大家看,无论是出土的陶鸡,还是鸡字的起源与构成,都说明鸡的祖先与邳地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没有更多新发现之前,说鸡的祖先出自邳地,应该是可以的吧?




【本文作者:徐景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粟利 发表于 2019-3-15 09:32:0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粟利
2019-3-15 09:32:09 看楼主
有着6000年前丰富巨量文物出土的邳州,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古文明亮点。如所拥有的三个全国文保单位的史前文明之一的大墩子,当年若是申报及时,就不会让大汶口文化专美于前了。少年时代读郭沫若主编的《中国通史》讲大汶口文化,就是主要以大墩子为例,这让邳州的考古专家陈永清老师引为大憾之事。本文综合邳州文史专家王乐沛、陈永清与崔学法三位先生研究成果,为邳州人类驯鸡最早发明地正明。三位先生于邳州文史研究多有大功,网络时代,应该彰显他们的研究硕果!小地方,大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翡翠王朝 发表于 2019-3-15 09:33:03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翡翠王朝
2019-3-15 09:33:03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XTT 发表于 2019-3-15 09:33:46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XTT
2019-3-15 09:33:46 看楼主
[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018 | 回复:3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