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来看看,徐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阿淳 发表于 2019-4-20 10:3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阿淳
2019-4-20 10:34:44 10132 0 看楼主


徐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代代先人们的智慧

是他们的生命情感

它叫我们感知古老而未泯的灵魂

是一种生命文化......

徐州市的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仔细看看,您知道其中几个?



01

徐州琴书

徐州琴书已有300年的历史

以前被称为“唱唱儿”、“唱丝弦的”

后来又叫“唱扬琴的”

是经过几代人的不竭丰富、

加工、提高而成为这种演唱形式的



02

邳州跑竹马

邳州跑竹马,又称“竹马舞”、“竹马会”

流行于滩上、八路、徐塘等镇,属自娱自乐型民间舞蹈

相传始于宋代

内容取材于鞑子(金兀术)跨马游春的故事

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03

徐州剪纸

徐州剪纸,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艺人用独特的艺术语言

对黑白关系进行大胆处理和把握



作品中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的空白,有时在大面积的色块中不着一剪,有时又出其不料的在大面积的色块中,镂出一些灵性的物像,使剪纸工艺简洁明快,画面朴实、大刀阔斧,保持了原生艺术的纯正品格。

04

徐州香包

徐州香包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品

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

徐州香包从内容上看,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

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出现了以戏曲人物脸谱、两汉文化、卡通娃娃等为题材的作品。

05

邳州纸塑狮子头

邳州纸塑狮子头已有500多年历史

是邳州民间狮子舞的狮子头面具

邳州纸塑狮子头是一个集雕塑、裱糊、

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

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邳州一些地方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据有关史料记载,狮子头面具按照舞蹈套路、动作编排的要求,有大小造型之分。

06

丰县糖人贡

糖人贡,俗称“供品”

主要用于传统丧葬祭祀活动

其工艺特点为模具注塑

主要销售品种有:

32件套糖人贡,24件套糖人贡,6大件糖人贡



07

柳琴戏

柳琴戏是目前徐州地区本土剧种之一

不雅观众昵称为“拉魂腔”

现在徐州民间仍流传着

“三天不听拉魂腔,吃饭睡觉都不香”的民谚

柳琴戏的剧目大多来自民间故事、历史传说

风格特点质朴、幽默、爱憎分明、充满憧憬



08

徐州梆子

徐州梆子,群众又称为“大戏”,已流行三、四百年

声腔主要由陕西、山西梆子衍化而来

在调式、旋律节奏以及语言音韵和演唱风格上

都表现了徐州方言介于中州语系与吴越语系之间

既有中原音韵的厚重

又有吴越音韵的轻柔之独特风格

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代表剧目为“四大征”(《薛礼征东》、《樊梨花征西》、《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四大铡”(《铡赵王》、《铡美案》、《铡郭嵩》、《铡郭槐》)及“老十八本”、“新十八本”等。

09

徐州鼓吹乐

徐州鼓吹乐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

以笙、笛等吹管乐器为主伴奏乐器,以梆子击拍

间或配以锣、钹等打击乐器的汉族器乐乐种

鼓吹乐艺术是一种汉族风俗性活动

唢呐班就是其中一种职业性的乐队

大都用于婚丧嫁娶、祭祀等场合






非遗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

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

更是当代生活的底蕴和滋养,

是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的创意资源宝库。

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

值得我们深思......

来源:徐州旅游官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阿淳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013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