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旬志愿军老兵士袁启楼回忆录1:过浮桥到新义州感受战争惨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5-23 14:0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5-23 14:05:59 3841 1 看楼主
袁启楼先生现年91岁,现居江苏省邳州市陈楼镇袁湾村。他在大西南剿匪胜利后,随部队第一批奥秘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所属部分编号: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兵团六十三军一八九师五六七团特务连,代号是七三部队六八九部一排一分队。本文节选自袁启楼先生撰写的回忆录《回望风烟路》。



袁启楼先生在撰写回忆录《回首烽烟路》

一个月后,我们从琛县上火车,日夜兼程,到达辽宁省安东,铁路桥被美国飞机炸坏了,下火车从距桥200米的浮桥上跑步渡过,过江不远就是朝鲜的新义州。

美帝企图想走日本的老路,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敌机非常跋扈獗,不分前方后方扫射、轰炸。当时,我高射兵器别说没有,就是有也薄弱。不敢轻举妄动。在新义州开始化整为零,白日不能行动,在树林或防空洞里隐蔽休息,天黑行动,向南进发,翻山越岭,风雨无阻,有时赶上公路地段,公路两边是燃弹坑,大坑连小坑,小坑接大坑,有的大坑是满满一坑水,破坦克、破汽车,车头栽倒在坑里,仰面朝天翻在那里,什么形状都有。



袁启楼先生珍藏的志愿军奖状

通过平壤车站时,看到铁路兵三五成群抢修被敌人炸毁的铁路,它炸咱就修,白日炸晚上修,整个平壤车站化为废墟。只有一块高墙倾斜着,两根斜拧在一起,下端吊着,似碾盘那么大的水泥块。我们部队就从这块吊着的水泥块下快速通过,这里是敌机重点轰炸目标。夜间敌人重型轰炸机飞来,地面人员看不见它,轰轰地,将重磅炸弹往下掀,掀完就走,不管是哪里,反正是北朝鲜,它的任务就完成了。

北朝鲜没有一个完整的村庄,(朝鲜把村庄叫洞),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有的村庄刚被轰炸完,还冒着狼烟。一天天刚刚亮,敌机轰炸完,房子冒着烟,听见哭叫声,司号员和我前去看看,一个妇女躺在血泊中,还呻吟着,一个小孩小手举着在吃奶,司号员抱起小孩,我们去撵部队,指导员和在坑边的同志都流泪,敌机又来了,部队立即隐蔽,有的进入防空洞,有的在树下,敌机扫射轰炸一阵就走了,我们轮流将孩子抱着走,翻过这个小山岭,交给洞人民委员会。坐在山坡林荫下,远远望见十多架敌机飞来,不外目标不是我们隐蔽的山林。

朝鲜,东西南北三千里,民众三千万。它的地形是两头大,中间小,好似一个蚂蜂。因此出现一个蜂腰部。从地图上看,蜂腰部就是“三八线”。

我们一个师的人马,比入朝部队是微不足道的,但如丢蛋的老母鸡,越走越少,经过两个夜行,抵达北朝鲜中部鱼隐洞西北山沟里,那里人都在防空洞里,或山坡树林里,一群一群的,六七个,五六个。聊天、打扑克,随便唱歌。林木稀,埋树伪装,不得表露目标,我们到这里,只有十几个人。老兵争抢着接背包,谁接就领到谁的班排,我被文书领到他的防空洞,文书说:“两天前就接到通知,欢迎到来!以后咱们就并肩作战,你是这个单位的文化教员。总之,咱们入朝一个师都补入这个师,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兵团,六十三军一八九师五六七团,特务连,代号是七三部队六八九部一排一分队。要往国内通信,就使用这个代号。写好信交到连,连转到营,军邮员来了,盖上三角形内有个军字的邮戳就妥了,回信只要代号不错,稳妥收到,回信到连转收到你手。书信,不得写军情,安然问好,不为数字所限,写多少封都可以随便。

物以稀为贵,来的新兵太少了,争争抢抢,不能满足需要。

186师和189师是不同的,186是三三编制,189师是四编制,日久天长,我在特务连,一二排是保镳,三排是侦察,四排是工兵。一排的任务,团首长及干部外出执行任务,需用几人带几人,二排保卫机关,站岗放哨,看守犯人及俘虏,三排侦察战前战后,平时家中基本无人,有人也是病员一类,他们又分,此洞和坑道,坑道在地下这个山和阿谁山连接一起,号称地下长城。家中也很少见到四排的人。上次彼此争夺人员都是一二排的。新到一、二排后,开始审查,合格留用,不符合条件就下连队或工兵排去,三排侦察那就更严了,一般进不去,从全团挑选,条件很多,最基本是党员,不仅身强力壮,机智勇敢,并且还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久经考验,组织绝对信得过,放得出,收得回。他们级别,副班不多,正班、副排较多,正排全排只有四五个,排长就是副连级,级别和职别是两回事,他们兵器装备,每人冲锋枪一支(折叠式),手枪一支,匕首一把,葡萄弹两个,便衣侦察,和本地百姓装束一样,白裤子,扎上裤角,短上衣两个飘带系上,脚穿朝鲜胶鞋,吃饭用朝鲜铜碗,小铜勺,头戴帽子,各式都有,总之,打扮得像个朝鲜人。



袁启楼先生珍藏的志愿军茶杯

一天,住地来了十多个朝鲜人,我问指导员唐玉山,这些朝鲜人今天来我们这做什么。指导员笑了,你这个老兵新兵士,新来不熟悉,他们都是咱们三排的便衣侦察员,以后你慢慢都会熟悉的,连长刘程玺接着说:“小袁,你感到很别致吧,他们的职别、级别待遇各不相同,他们排长是正连级,和指导员同级,我就是正营级,五次战役时,我是二营营长,不就说特务连吗?他什么都和其他连队不一样,特务连就是特殊。

战斗时期,临时防空洞,没有进驻之前谁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总认为是个洞罢了,其实太简单,洞内只能容纳3-5人,多则5——6人,一个步兵班总得三个洞,依靠山势,一镐一锨刨挖出来。门宽一米摆布,门高一米四五,低头弯腰进去,内高一米七八,人在洞内能站立起来不碰头,进洞内,向摆布刨,向里发展,没有花岗岩,是沙石岩,不论阴晴,墙壁、顶棚都往外渗水,当时每人有块方形雨布,四角有环眼,环眼粗,能插入大拇指,用块雨布做顶棚,洞顶的水滴在雨布上,雨布出现网状,每隔十分钟摆布,放开一角,用手拖雨布网底,水哗哗流到地上。在门里面地上挖个小坑,不一会坑里就满了,用铁饭碗向洞外泼,地下都是水,出入不便利,只得从门里水坑挖条十公分摆布宽小水沟,让水自动向洞外流,流不出去,就用饭碗向门边排水沟泼,地上住的地方,用粗木头作枕木,枕木上排排上粗细不等的木头作床,上面铺上树枝,树枝上再放上野草,野草代替床席,人们就躺在这样的床铺,兵器弹药,平时不离身,睡觉不离怀,洞臂湿漉漉的,什么也不能靠,洞门外,栽上没有根的伪装树,冲着洞外,再支一块雨布,雨布上放点细树枝,以达到伪装的目的。当时没有伙房,饿了吃炒面,渴了拿水壶到小沟里灌水来。雨天睡觉进洞,晴天的白日就在树林里活动,敌机看不见,目标表露不了。白日不煮饭,夜间没有灯,住区基本是断绝烟火,只有连长有个小手电,黑夜用灯,两三个人捂着,防空是重中之重,同志们都是高度重视,领导讲了,倘有不慎,目标表露了,将给革命造成不成想象的损失。

我和文书马振山,要整理点什么,大腿是桌子,讲义夹是桌面,阴晴无阻,文书每天下午要写日报,将兵器、弹药、人员报到办理股,如兵器,冲锋枪多少支,步枪多少,人员实有多少,现有病员、外出多少等等。

办理股,是营级单位,股长、协理员,没有办公室,有文书会计、干事、文教。办理股下属连队有特务连,通信连(电台、总机,步骑通信员,步行机)炮兵连,高射机枪连,司令部,政治处,这些单位都属办理股管辖。

股长李树芝,协理员李玉芝,都是山东泰安人。正营级,召开党组织会,机关不管是司令部还是政治处,团长政委,都得听从股长和协理员的。再如司令部作战股(一股)长,或团委出发需用两名保镳,电话向办理股要,办理股向特务连要,特务连会立即派保镳按数前往。

文书马振山是河南人,在上中学时入团,来到部队火线入党,是一名新党员,工作认真热情,积极负责,是我学习的榜样,司令员和文书一同入党,战时没有预备期,连里四名通讯员,有三名党员,一名团员,总之,特务连的政治力量是很强的,从来听不到一句消极的话,小年轻,比力乐不雅观,整天歌声不竭,战斗气氛非常浓厚。

不几天,部队调转,离开这个潮湿的防空洞。新住地条件大有改变,山洞宽大,厕所一应俱全,大树底下还有小活动场,敌机很难察觉,洞内干燥,也不消向外泼水,木头搭的铺,铺底可以放东西,洞墙上可以挂东西,大通铺,一铺可以容纳一个班,伙房早晚都能开伙,但随时都得提高警惕,不能麻痹大意。也能洗衣服,洗后在大树下风晾,指导员唐玉山调出,调来指导员韩立根,是回民,猪罐头做菜他不吃,他原是自卫战时,晋察冀回民支队的老干部,为人温和,整天深入班排,不分干部兵士。

我们是一支加强部队,四四编制,也就是说:“每个营是四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一个机枪连六个连队,并有独立排,如无座力炮排,供给排,卫生排,每个连四个步兵排,一个重机枪排,一个六0炮,八二迫击炮排,六个排组成。人数二百四十四人,战斗人员有损耗老是补不足,特务连一有战斗任务,人员就更少了,晚点名集合起来,往往只有三四十人。

联络员叫朴什么吉,为了接近朝鲜老乡,不两天,连里安排他教朝鲜语,主要交一些日常用语。口对口,一句一词跟着学。现在还记得一些。谣宝(老乡),谣宝消(老乡来),撒拉密(你这个人),毛搞(吃饭没有),毛搞小(喝了没有)。

我们在阿谁地方,老乡有酱糊酒,给他一元钱,他给端来一盆来,喝完得洗盆,不知道以为喝稀饭的盆碗,部队不许喝酒,只有连长刘程玺,这个特殊人员,据说,团长孙振标,当兵士时,他俩一个班,刘到直属连队,是保留干部。



袁启楼先生荣获的军功章

大树下,有块活动的场地,联络员老朴教我们跳朝鲜舞“拖拉机”。回忆中是这样:大家跳得兴高采烈,舞得满头大汗,敌机轰鸣,防空哨鸣,鸣枪三响,人们争先恐后进入防空洞,山脚不远,有个小村(朝鲜称洞)敌机轰炸这个小村洞,惨无人道的敌机,穷凶极恶地对着和平居民大施淫威,上下翻飞轰炸,不到20分钟,这个小山村被夷为废墟,兵士们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防空哨又两声枪响,解除警报,我们出洞,窜进山沟的浓烟,迟迟不得消散。指导员韩立根说:“随我来几个人,到现场看看。

连长刘程玺招呼我说:“昨天我在团里开会,拿来歌词,你唱我听听,对我的口味先教我,然后在教大家唱。我说:“我只认识简单的简谱,复杂的先不管,简单的革命歌曲大家唱,但我必需事先熟悉几遍试试看。

五音山:

五音山在朝鲜横城北洪川南,南北之间的制高点,美李匪军,疯狂向北犯,我就叫他停止在山前,敌人的兵力大,我们的意志坚,敌人的炮火凶,我们有技术加勇敢,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摧不垮,打不烂,敌人要前进比登天还难,(简谱)

五音山在朝鲜,········敌人要前进,比登天还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曦晨忆 发表于 2019-5-23 14:06:5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曦晨忆
2019-5-23 14:06:59 看楼主
江苏邳州九旬志愿军老兵士袁启楼先生撰写回忆录,讲述新历亲闻抗美援朝志愿军传奇故事,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激情洋溢于笔端!更传奇的是,去年春节白叟病危,唯一要求就是能看到他的回忆录印成书。家人赶印出一本来,白叟哈哈大笑,一周后出院,医生连称奇迹!为志愿军老兵士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841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