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海钩沉:太平军将领、捻军首领赖文光攻邳州(崔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5-30 11:3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5-30 11:36:48 3654 0 看楼主


赖文光,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捻军统帅。早年参加拜上帝会的“团营”和金田起义,后随太平军转战桂平、永安(今蒙山)等地,继而由广西进入湖南、湖北。1852年(咸丰二年),他开始担任文官职务。次年,太平军并吞江苏南京,在此建都,改称天京,他留京供职。改文从武立战功。1860年春,随英王陈玉成参加二破江南大营战役,因功晋封为遵王。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局势陡变,人心涣散,士气大挫。赖文光等尽管先后在河南罗山、光山和湖北蕲水等地屡败清军,但这些局部胜利改变不了被清军围追堵截的不利局面。为了甩掉敌人,赖文光率部由云梦向鄂北转移,并陆续会集了从霍山突围出来的一些队伍。12月上旬,在襄阳击败僧格林沁军,遂联合张宗禹等部捻军进向豫南。

险恶的形势,促使赖文光所部太平军与张宗禹,任化邦等部捻军将士迅速联合起来,共同抗拒强敌。1864年11月下旬,赖文光等部太平军与张宗禹等捻军在豫鄂边境进行了合并和整编,组成了一支集中统一的新捻军。张宗禹等坚决表示“誓同生死,万苦不辞”,并共推赖文光为领袖,决心和敌人血战到底。赖文光见此情景,也毅然负起领导重任,“以期复国于指日”。他们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和封号,按照捻军骑兵较多和北方地势平坦的特点,决定“易步为骑”,增加骑兵,减少步兵,以增强部队的机动能力。从此,赖文光统率新捻军,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长期的战斗。

同治四年(1865年)一月下旬,在鲁山(今河南平顶山西南)大败僧格林沁军,阵斩护军统领恒龄、副都统舒伦保等多人。鲁山获胜之后,捻军又发挥其流动战术的特长,利用运动战消灭敌人。赖文光的捻军进入山东后,为了彻底消灭僧格林沁军,在鲁南曹州、济宁州、兖州、沂州和江苏海州境盘旋打圈,疲惫清军,并与原先多次进攻邳州的捻军配合,骚扰敌人。结果引诱了清将僧格林沁一路追来,从邹县、滕县、峄县、东走郯城,越江苏赣榆境,南走海州、沭阳,西走邳州,当僧格林沁军队进驻邳州,在猫儿窝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捻军进攻。后来捻军复回山东境,北去滕县、邹县,在一个月里面,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极力疲惫敌人。僧格林沁的步兵不要说了,就是骑兵也到了手疲不能举缰索,用布带束着两手缚在肩上来驭马,将士都饿成干瘪,脚也烂了,眼看就要累倒了。三月下旬,太平军还走到汶上,知敌人疲累已极,决战的时候已到,于是文光下令牛宏升、张宗禹、陈大喜、宋景诗各部回渡运河,走郓城西北水套一带与地方队伍会合,共集中几万人马。5月10日,由山东汶上渡过运河,西往范县(今属河南)、濮州、郓城,到达曹州菏泽县北的葭密寨、郝胡同、高楼寨(高庄集),设伏待敌。5月18日,当僧格林沁军尾追而来时,赖文光等指挥部队将敌人诱至伏击地域予以围歼,阵毙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土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将官,消灭其所部万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做为太平军将领和捻军领袖,赖文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咸丰八年(1858年)到同治六年(1867年),先后十次攻占邳州。最后一次,虽然势力已经很弱,但在赖文光亲自率领下,仍然攻占邳州东部,破龙池、拔草桥。杀死清军八十多人。后来虽然陷入清军重兵包抄中,仍突围北去。捻军在邳州游击活动十年间,共击毙清军士兵一千四百五十多人,地方地主武装四百多人。杀死清朝官员四人。邳州大地主窦家九人在一次战斗中阵亡。包罗邳州名人窦鸿年父亲、刑部直隶司员外郎窦元灏。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为首的地主阶级。

虽然捻军纵横驰骋于皖豫苏鲁诸省间,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长期流动作战,没有一个可资安身的按照地,也得不到友军的支持与配合。赖文光深深感到“独立难持,孤立难久”,决定派张宗禹等率领所部前往陕西、甘肃,联合回民起义军,“以为犄角之势”,是为西捻军;自率所部留在中原活动,是为东捻军。但是,分军之后,两部即为清兵所隔断,各自孤军作戏,并没有起到互相配合的作用。反而削弱了起义军本身的力量。

1868年1月1日夜,由沭阳县南兴河头、张家湾突过六塘河防线,沿运河南走淮安、宝应和仙女庙(今江都)。一路上又遭截击,将士越来越少。1月5日,赖文光率千余人直趋扬州东北的瓦窑铺,为道员吴毓兰所部淮军击败,赖文光受伤被俘。至此,东捻军败亡。

赖文光被俘后,坚决拒绝敌人的劝降。他索纸疾书,写就《赖文光自述》。洋洋千言,说到太平天国兴亡事,慷慨激昂,最后夷然说道:“古之君子,国败家亡,君辱臣死,大义昭然。予惟一死以报邦家,以全臣节为。”叙述了太平军和捻军的光辉业绩,表达了本身对太平天国事业的赤胆忠心, 1月10日在扬州城外老虎山从容就义。

赖文光是太平军的重要将领,尔后成了新捻军的统帅。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建立了不少战功。特别是在天京陷落和霍山溃败的危难关头,“擎旗自有后来人”。挺身而出,肩负重任,整编捻军,继续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高举反清的大旗,坚持了将近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他的英名与业绩,将永载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65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